1月25日 星期二 00:22
童年讀書,遇到成語「白駒過隙」,虢國夫人的虢(gwik1)字又未學,便用英文的quick來勉強標音。當時老師見了標音,會心微笑,同學也沾沾自喜,認為白駒過隙,真的很quick嘛。入了大學,讀了音韻才知,粵語的速與捷,都是短音的,法文的vite,德文的schnell也是。至於快,本義是欣喜,如快樂、暢快、快意,快字轉過來的快捷之義,即是由心情暢快而引申事情順暢,沒了短促之音。
粵語與國語的詞彙不同,除了翻譯差異,也由於音義不同。例如express delivery,香港譯為速遞 ,內地一般稱為快遞。香港郵政 的服務入了大陸之後,依然沿用速遞,但Fedex、DHL及UPS擴張大陸業務之後,便捨棄香港的譯法,改稱快遞。講粵語的人,知道「速」是比「快」更為急迫,因為速(cuk1)是短促的入聲,縱使「速」字比「快」字生僻,民眾也會領略為何叫速遞而不叫快遞的。北方官話音韻破損,丟失了合口音和入聲,講北方話的人便無法理解為何香港人會用速字代替快字。普通話讀速(su)與快(kuai),並不能分辨時間之長短也。
道教的咒語,「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便用了短促聲的急(gap1)字。道士吆喝「妖精速速遁逃,休得怠慢!」便用了速字,不用快字。往昔的香港幫會嘍囉勒索人家金錢,會說「速速磅水」或者用押韻講出「速磅速磅,唔好兩頭望!」在粵語環境長大,連黑社會都懂得速與快的分別。
中文本來是音義合一的邏輯語言。如粵語的啜飲,啜是啜嘴的zyut3(juet3),飲是合口的jam2,嘴形如字音,是音義合一的明證。換了普通話,chuò yìn卻不對嘴形,平白糟蹋了中文的古音傳承。
新年快到了,恭祝識得欣賞廣東話的人,出入平安,飲和食德。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