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7月6日
這個世界沒有什麼是可以保證的,什麼或然定律、山盟海誓亦然。占飛兜咁大個圈其實只想講一樣嘢:「舞台上沒有永恒的票房保證,也沒有永不過期的票房毒藥。」這金科玉律影響我近年觀賞藝術的態度,有時寧棄名牌,找些名氣較小甚至不見經傳的劇目來看,反而如在夾縫中尋寶,不時有意外收穫。
這是我最近看過兩位天后之後,再一次有感而發。
早陣子占飛去牛池灣文娛中心欣賞舞台劇《天后》,這是劇團「捌秋壹」十歲牛一的慶生之作,找來香港舞台界唯美老祖麥秋當藝術顧問。單看劇目,八九十後可能猜測它是對王菲或是Lady Gaga的tribute?非也,劇中的天后確是如假包換被中國人奉為神明的天后娘娘,故事以家喻戶曉的神明為經,一段愛情故事為緯,穿插香港由四十年代的小漁港發展到八十年代大城市之間的變化。
劇本寫得好,一查原來是杜國威二十年前的作品。美中不足是,占飛對於硬銷「香港精神」的金雞變鳳凰式洗腦劇,向來頗反感,每次見到總令我浮現煲呔扮陽光男孩叫「起錨」般超錯。《天后》以歌曲貫穿全劇說香港的奮鬥故事,最後「齊歡唱」《明天會更好》的場面觸按了占飛的雞皮疙瘩掣。撇除這點水土不服,劇團成員的「有心演出」還是很能打動占飛,甚至值得揮筆推介作為莘莘學子的通識教材。留意對白,總好過睇公式化的教育電視吧。
「鹹水歌」通識教育
事實上,此劇全無對白。占飛並非老點閣下去睇默劇,而是《天后》確是顛覆了一般話劇的傳統,演員全部清唱鹹水歌、南音、廣東小調以及流行曲代替對白,更有不少是群戲,互相對唱,難度比一般話劇為高,而且演員必須對戲曲有一定認識,因為不少字詞乃巧用了粵曲的戲碼和調子。演員雖不乏八九十後,但他們都拿揑得可以。占飛打聽所得,原來劇團不少中堅分子都有粵劇或者戲曲根底,怪不得,看場刊才知道《天后》的樂隊領班、笛子、洞簫甚至二胡都是八十後,認真後生可畏。
「鹹水調」是什麼?即是廣東沿海地區的白話漁歌,即係高叫「呢吖……」然後阿哥阿妹乜乜物物的調情民歌,相信依家已經無人識唱。占飛見到不少小朋友進場後,聽到鹹水歌都表現得好興奮,反正詞是廣東話好淺白,佢哋當rap歌聽,也別有一番風味和教育作用,讓他們了解舊世界面貌。
二十年前的舞台變化當然比今時今日單調,「捌秋壹」特意加插多媒體舞台效果,除了投射香港昔日實影作為舞台背景,「沙畫」效果可謂神來之筆,(當然在場小朋友不知道在眼前變化多端的圖畫是用沙來堆砌,還以為是劉謙來了,即席表演魔術。)
值得一讚是女主角廖愛玲,當然她算不上國色天香,但占飛看她短短兩個小時由十多歲的少女演到龍鍾老婦,演技自然老到,可跟視后鄧萃雯比拼,也賺了在場人士不少熱淚。「捌秋壹」是成立於2000年的業餘劇團,正如創團主席廖愛玲話齋,劇團既是業餘性質,注定艱苦經營,慣咗「睇餸食飯」甚至「巧婦難為」,但卻拋下豪情壯語:「業餘不代表不專業!」氣勢猶如當年周潤發那句經典台詞:「我大聲唔代表無禮貌」,兩者同樣帶有申訴式的說服力。
另一位天后,是慈禧太后。說的當然是阿姐汪明荃飾演慈禧的新派粵劇《德齡與慈禧》,它將於8月載譽歸來,三度重演。好老實,占飛5月過濠江看過,好欣賞羅家英把香港話劇團的名劇改編成新潮粵劇以至引發了粵劇新潮,但確實在受不了羅太的出力演出。
汪阿姐等同皇后碼頭
汪阿姐做秋瑾、演洛琳,甚至野蠻奶奶占飛都拍爛手掌,演《京華春夢》唱小調還可以,但阿姐唱粵曲真的不敢恭維,不是說你不落力唱,占飛看到阿姐愈落力愈吃力,功架、造手和身段都有點over造作了,或許占飛不應批評一位六十三歲的多面藝人,但總須要以戲論戲。
當然,我相信,無論《德齡與慈禧》重演多少次,它還是會掀起搶購潮,無他的,阿姐的死硬粉絲太多了!難怪林夕說,汪明荃是香港人的集體回憶,重要性等同皇后碼頭。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