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22 May 2010

梳打餅

2010年04月25日

很 多餅點到了現在,都變了味,麵粉、手藝、產地及儲藏時間都變了,仍未變的,也許只有怪名,梳打餅是其一。上世紀六十年代,梳打水已改名汽水了,梳打餅仍沿 用舊名,也許賺錢不多,商人和消費者不想要個好聽的名。有時叫克力架,但都是音譯。此物英文叫 saltine或 soda cracker,兒時的同學說,梳打餅是硬的,克力架是脆的,但也不一定。兒時覺得兩者都硬,咬的卜卜響。克力架的名字,也像北方的拳法命名:練散手的叫 拳,練功力的叫架,例如兒時學的功力拳與功力架。克力架,是克服蠻力的功架了。
武夫看來,梳打餅的梳打,也有拆招、化勁的意味,但始終有個餅字, 用來食的。說梳打餅是一個怪名,是因為舊日餅的命名很闊,餅乾是餅、蛋糕是餅、麵團是餅,連頭痛藥片、傷風藥片、腸胃消化藥之類的片劑藥物,都叫藥餅,簡 稱餅,例如頭痛餅、傷風餅、消化餅。食物匱乏的飢餓年代,含有澱粉的藥片,當然以餅視之。到了八十年代,英國出產的粗麥麩餅在香港售賣,叫消化餅,就與藥 物同名,彷彿是西洋式的藥膳同源。六七十年代,香港剛開始西化生活,崇拜西洋醫藥,很多人飯後都食鎂奶消化餅、腸痛藥水(肥仔水)、果子鹽之類,飽足之後 吐出胃氣,便覺得生活既美滿。
梳打分大梳打和小梳打,大梳打是「氫氧化鈉」,亦稱「燒鹼」( caustic soda),工業製造或家居清潔之用,俗稱「哥士的」,在有牌子的清潔劑和通渠水流行之前,只是用哥士的。小梳打是碳酸鈉,亦稱「純鹼」,受熱或遇酸,放 出二氧化碳,用來製發酵粉、汽水、滅火劑等。焙製梳打餅,用的當然是小梳打。標準中文寫的「蘇打」,香港寫「梳打」,是沿襲上海的音譯,即使用粵語讀蘇 打,接近英文,但依然用梳打。
梳打餅起源於一八○一年的美國麻省的米爾頓,以鹹味為主,後來加入芝麻、乾酪、香料等,用作小食,也放在湯中浸軟而 食,類似周打魚湯旁邊的小魚餅。梳打餅有鹼,可以中和胃酸,空腹食用,有舒暢之感。焗梳打餅時,發出爆裂聲,故此叫 cracker(克力架)。中國的 fire cracker,卻是爆竹,不是火辣的克力架。
小時候梳打餅最地道的食法,是兩塊餅夾了麥芽糖來食,現在有些懷舊檔口也賣,現成做好 的,甚至包上小膠袋。當年上村收買雞鴨毛、舊報紙的收買佬,就用麥芽糖夾梳打餅來交換家居的零碎棄置物,大量的棄置物便用火柴來換。爛銅鐵則可賣錢。小孩 拿了零碎舊物去交換,看收買佬用竹籤在麥芽糖盅裡勾出糖絲,螺旋形捲好,兩塊大梳打餅夾住麥芽糖,用指頭將麥芽糖壓向周邊,流動的糖要滴出來了,用口馬上 接住,頓生富足之感。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