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5 December 2009

激活中環系列之二 五世一身 中央書院

2009年12月5日科學報告說,女人生來方向感比男人差。所以,羅雅寧和鄭麗瓊在採訪一開始,都不約而同地問了句:「你有地圖嗎?」

中西區區議員鄭麗瓊一向心急火燎,抓過一張便條紙便畫出一個大概的輪廓,「西面是城隍街,東面入口是鴨巴甸街,北面是士丹頓街,南面是荷李活道。」

閉上眼睛在心裏畫畫地圖,若你知道自己身處荷李活道警員宿舍(荷宿),恭喜你擁有一個男性的大腦,但更大的可能是,你是屈機的港島人吧!

中 西區關注組的活躍保育人士羅雅寧(Katty)倒是從容,她與我坐在城隍街中段靠近前中央書院的長凳上,講述保育得來不易的一草一木、一磚一瓦。後來她還 是坐不住,霍地站起來便說要拉我走一遭。於是我們拾級而上,走過斑駁的鐵欄和圍牆。來到東南角少年警訊的小堂中。Katty讓我知道,保育橫向跨越空間, 縱向跨越時間。「保育這個site,豈止是裏面的建築?牽涉到的,是整幅地圖。」

第一世:城隍廟(1843-1876)

眼前是中西區區議會送的地圖:《匍匐維城的伏線》,裏面有一段〈沒有城隍的城隍街〉:

「位 於荷李活道與士丹頓街之間的城隍廟,建於1843年,是香港華人社區首個用作『公所』(即仲裁及解決糾紛之用)的社區項目。城隍廟及其附近的地段於 1876年被政府購回,以興建中央書院。廟宇隨後清拆,史家亦未能證實城隍廟具體位置,只留下『城隍街』之名,作為伏線。」

歷史從來是客觀的,只有生於斯、長於斯的人去描寫時,才會變得感情充沛。憑這點,作出《匍匐維城的伏線》這個溫情脈脈的名字的作者,很有可能是港島人。

第二世:皇仁書院(1876-1944)

在資料搜集的時候,一篇《到底,什麼叫保育》進入了筆者視線。透過Katty,筆者聯絡到同樣是港島人的作者Maggie,還見到了她在文中提到的九十二歲的嫲嫲。連同Katty,三人都是小時住在中西區,讀書就在家門口的真正原住民。

嫲 嫲名叫王寶群,她告訴筆者,她八、九歲時(1925-1926年間)已住在荷李活道,「剛好在皇仁書院的對面,哥哥便在華仁讀書。皇仁書院當時已經很 『勁』,與華仁互相競爭。我在騎樓,天天望着那些學生哥在操場打球。當時的皇仁,很宏偉,操場很大,我卻從未走進去,因為家教很嚴。」

皇 仁書院最初叫中央書院(The Government Central School),是香港第一間教英文的公立學校。1862年創立時坐落在歌賦街(即現在的基恩小學所在),孫中山先生曾於此上課。1884年遷往新校舍 (即現今荷宿),1894年校名更改為皇仁書院(Queen's College)。1941年(二戰期間)被迫停辦,其後完全毀於戰火。戰後曾在堅道開辦臨時校舍,1950年在維園側重開至今。著名校友有孫中山、廖仲 愷、霍英東、何鴻燊、利希慎、張五常、沈祖堯、蘇曼殊、黎民偉等。

書 院內部雖因戰亂已不復見,但四周圍牆及位於鴨巴甸街入口處的奠基石柱保持完好。2007年古物古蹟辦事處更發掘出位於操場的中央書院地基。發展局官員於本 月3日考察荷宿,文物保育專員陳積志稱:「石柱是1894年中央書院建校時已有的原裝建築,包括周邊石牆及樓梯,都很有價值,將會保留。此外,前中央書院 的地基將會發掘給市民觀看。」

第三世:荷李活道警員宿舍(1951-2000)

於 1951年建成的宿舍,是全亞洲第一間前線警務人員的宿舍,在近五十年後的2000年騰空。「一百四十個單間單位、二十八個兩間單位以及不同類型的輔助空 間被安置於兩座七層住宅中,其中一座在底層設有停車場,此外,還有一個在1974年成為中央少年警訊會所的娛樂中心。」—摘自由香港中文大學建築學系建構 工作室製作的Hollywood road pmq:the design of a building's space。

中 大建築學系顧大慶教授稱,荷宿代表了上世紀四、五十年代現代主義(或稱功能主義)派的建築風格,甚至影響了上世紀五十年代香港公屋的建築設計。「這在當時 大大提高了警務人員的生活質量:每個單位都擁有獨立的陽台、開放的廚房,都朝向中庭。後期在廣東道的警宿,陽台已經移到屋子裏面。因此荷宿所創造的公共空 間感十分強烈,也極為罕見。」

1994年開始在區議會工作的鄭麗瓊見證了警宿的盛衰。她笑說廚房獨立在露台上,煮飯時能聞到鄰家在做什麼飯菜,無形中讓當時鄰里來往得更加密切。「少年警訊樓靠近的樓梯是歷史遺物,有很多人去拍婚紗照。」

中西區關注組的專業規劃師Ian Brownlee稱,荷宿保育的狀態良好,內部寬敞流通的空間,是建築物的最大特色,曾蔭權與梁振英都曾住在這裏,加上前身為中央書院,極具歷史意義。

第四世:官民對峙與保育(2000-2008)

隨着警察的遷出,荷宿地區失去了大批人流,商舖紛紛遷走。不搬的店舖,有的是因為風燭殘年走不動,如鴨巴甸街入口處沛記水果檔的李伯;有的是為了做SOHO區夜間的生意,如士丹頓街上KAKI Gourmet的譚先生,每日下午五點才開店賣酒,「做外國人生意較多」。

荷宿斷斷續續地租給不同的團體,皆是短租。

2005 年政府將荷宿列入勾地表,並將土地用途由GIC(Government/Institution/Community)變為RU(Residential Use)。這讓該區的居民徹底驚醒。以羅雅寧為代表的中西區關注組,便是時勢造的英雄。「我住在堅道,這裏的居民對這座建築有感情,很怕這裏會變成一幢四 十多層的『城隍豪庭』或是『中山豪庭』。當時的想法是,這裏是從GIC變成了RU,這個用途有沒有逆轉回GIC的可能?」香港大學社會學系畢業的羅雅寧, 從家庭主婦搖身一變為保育鬥士,在圖書館的故紙堆裏research後,發現荷宿操場與中央書院舊部地形很吻合,於是古物古蹟辦事處「受邀」勘察,考察的 結果發現這裏藏有中央書院的地基。2007年政府將荷宿剔出勾地表一年,有驚無險。

「我們真的怕了,尖沙咀市區重建,亦已領教過了。我們正值皇后碼頭、天星碼頭這些風口浪尖的一波,市民的保育意識在這幾年愈來愈強。我有兩個小孩,我是拉着他們一起參加保育活動的。」羅雅寧臉上的神情,一如當初的執着。

「我不是港島出生,後來才搬來上環住,已經二十多年,一直在中環工作。我只記得小時候拜年時爸爸會帶我去鴨蛋街,現在這條街哪裏去找?你又怎樣想像昔日有一個很美麗的郵政總局在現在的IFC?總要為後人做點什麼。」鄭麗瓊有些感慨。

文、圖 田江雁

florencejian@hkej.com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