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27 January 2010

[特約報導] 把歴史人文套現的市建——中環士丹頓街╱永利街重建項目〔H19〕

週四, 2010-01-28 11:50 — peggyliym

中環不單是香港的金融中心,也承載著開阜以來的歷史,尤其是中環舊區,一街一巷一樹一木背後,都印記著香港的歷史故事。然而,這些讓香港憶記百年滄海桑田的歴史痕跡,將在不到十年間消聲匿跡,換成香港政府心目中的世界級大都會。

過去幾年,市建局在中環重建的項目,相比其他區域數量多出幾倍,收購價當然是天價,當中包括有皇后街項目〔帝后華庭〕,堅尼地城項目〔泓都〕 , 加惠民道項目 〔怡峯〕 ,第一街╱第二街項目 〔縉城峰〕,士丹頓街╱永利街項目 ,餘樂里╱正街項目,卑利街╱嘉咸街項目 。這些項目,重建理由都離不開美化環境改善區內的公共空間等等,但最後,土地十之八九都轉手給地產商,變身為豪宅。

直至今年一月中為止,帝后華庭平均尺價七千一百元,泓都平均尺價七千三百元,縉城峰剛落成尺價驚人,高達一萬二千元。根據二零零八年市建局向媒體公 怖,士丹頓街╱永利街項目收購項目範圍的物業收購價是歷來最高,高達港幣9986元一呎.對街外人來說,這些變化已然順理成章,但居民在這兩年間還不斷為 香港僅存的記憶抗爭,堅持保留收回範圍內的復修好的唐樓。

這重建項目是前土地發展公司所公佈25 個優先重建項目之一,亦是巿建局成立時所定下建承諾的一部分。這項目包括了位於上環士丹頓街與必列啫士街以南,鴨巴甸街與城皇街之間的一個約3,500 平方米的土地上。H19 是香港發展史特具歷史價值的中上環之內,如在計劃範圍內必列者士街2 號原址為美國公理會佈道所,孫中山先生於1883 年在此受浸,並取教名日新〔後改為逸仙〕。孫中山先生亦於1884 至1886 年期間居於必列者士街2 號2 樓。現址上所建的是於大戰後的第一座公共街市設施。

圖一

H19共分三個地區,現時極具爭議性是位於第三區〔Section C〕收回範圍內的復修好的唐樓,將會被拆卸再由發展商興建三幢廿八層新豪宅,4位業主委託城市規劃公司提出更改土地用途之申請, 希望將地段由綜合發展用地〔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Area〕 改為住宅用途 〔Residential 〔Group C〕〕,申請內容包括將地積比率由原先6.5降至5,而樓高層數由廿多層〔120米〕降至12層,確保區內有足夠公共空間及避免高樓屏風效應.城市規劃公 司多次去信規劃署及城規會,就是次更改土地用途申請定出新方案,但市建局認為幾幢樓沒有歷史價值,收回的地段有助改善環境,擴闊後巷以及提供更多公共空 間,至於降低地積比率的申請,市建局則套用法律意見,指出地積比率是根據二零零九至一零年施政報告定案,沒有必要再討論。

圖二

如果大家有經過士丹頓街64號,近前警察宿舍,亦即是中央書院原址,這幾幢復修好的唐樓很符合持續發展的理念,環境保育經濟效益和社區都得到平衡發 展,新穎外觀也保留原有的樓梯扶手木窗框及扉,採用舊鐵閘增加室內日照的時間,這一區的「低密度」的住宅吸引不少同國籍人仕入住,英美意法日還有留學多年 回流香港的青年。就算唐樓包裝得美輪美奐,居民怎樣爭取也難敵市建局與地產商的手段。

市建局成立多年,重建舊區速度不斷加快,地價不斷提高,樓宇密度不斷提高,去舊立新,將沒有歷史或建築價值樓宇進行無節制清拆,更新舊區成為世界級都會創造更美好的家園。

我們不想為地球村加上負擔,將剛復修好的唐樓一下子拆掉,成為建築廢料!我們也不想因市建局對土地發展公司的承諾,而出賣我們的土地!我們更不想在區內居住幾十年的舊街坊因為市建局的貪婪,而被迫遷出!

今個星期五會城規會有一個關於士丹頓街╱永利街項目〔H19〕的公聽會,時間為早上11:00於香港北角渣華道333號北角政府合署15樓1504室舉行,未有預先登記的公眾人仕可在旁聽室旁聽。請提出妳們對城市保育的寶貴意見。

〔特約記者:李綺雯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