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31 December 2017

Victor Hui

這晚聽老師講《英華字典》的故事。《英華字典》為來華(港)德國傳教士羅存德(Lobscheid, Wilhelm, 1822-1893)所編,共四卷,首卷1866年出版。此本現有一套存於中文大學,為香港僅有的一套。字典出版時,日人正積極吸收西方學說,需要學習英語的工具書,於是紛紛向羅存德訂購,據學者稱,現日本各地圖書館所藏的《英華字典》超過七十套。日人也把字典翻刻,井上哲次郎更有增訂本,據說對「日本近代英語學習史、日語詞彙史的影響巨大」。網上即有人指出,「銀行」等詞一般以為是借用日文,卻早出現在《英華字典》中,是名副其實的「港貨」。老師說,此字典最珍貴之處,是部分解釋竟用粵語,從中可見早期粵語的原貌。真是聽老師一夕話,要讀十年書。至少花了一天上網翻資料,《英華字典》竟可免費下載,不過只有第一卷,台灣中研院網站則收錄全部影像。原來還有許多其他早期英華、華英字典,十分豐富有趣。其中有一部1907年的《英粵字典》,更直接的反映了早期粵語面貌,我隨意一翻,翻到You一詞,有一例句:Dare not compare myself with you。粵語譯作:唔敢𢺳倍你。這「𢺳倍」二字何解,查了老半天不知所以然。以為是compare的音譯,但字典標的讀音是mann pooi,怎麼讀也不像。再查「𢺳」,原來是𢺳車邊的𢺳,𢺳住,即拉住。倍,古同背,意指背靠,讀作背書的背(我認為應讀凭,粵音bang,挨凭的凭)。𢺳倍就是倚靠、靠近的意思,我不敢靠近你,就是不敢跟你比併。把「你咁有錢,我咁窮,點敢同你比啫」說成「你有錢,我窮,我唔敢𢺳倍你」,是十分《紅樓夢》式的委婉說法,誰說廣東佬沒有文化?可是,「𢺳倍」二字今已失傳了,似無人再用。各方仁人君子,未知可有「𢺳倍」的正解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