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短一兩年,香港下一代不認「中國人」身份者大增。
換了其他國家政府,會從巿場文化方面,深刻反省研究,而不是破口大罵,指香港人「不愛國」。
但「愛國」的紛爭,變成愛黨愛政權,一輛快車,開進另一條「中國軌道」:這條軌道上的「中國」,是政治的中國和GDP的中國。
政治和GDP的中國軌道上,兩岸的景觀,對香港的下一代沒有吸引力。在這條軌道上的「中國」,男人四五十歲、剃小平頭、穿廉價T恤;女人是歐洲名牌的掃貨客。在這條軌道上的「中國人」,忙碌而喧閙,他們交談的話題,不離「我有一個項目」、「我在大陸弄到一幅地」、「項目加上土地,還有銀行融資,可以建五十座別墅」。
這個「中國」,是「項目中國」、「房地產中國」、「融資中國」、「財技中國」,也就是「GDP中國」。這條中國軌道,速度快,乘客多,人聲喧沸,人心也很緊張,但是車開着開着,人人會發現,這條軌道開着的是一條貪腐之道。
然而本來,還有另外的軌道,像中秋的中國,黃河的中國,江南小橋流水的中國,徐志摩林徽音的中國。
還有紅樓夢的典雅中國,馬連良和任劍輝的戲台中國,蘇東坡和李白的月色中國,老莊和孔孟的人文哲學中國。但這另外幾條軌道,半世紀以來,在那片土地上一一拆毀,又在香港的教育制度中一一刪除。或者這些層面的中國,在IT和麥當勞的世界,對任何中國人社會的下一代,缺乏吸引力,在與Steve Jobs和米高積遜的美國列車競爭之下,不論中國有沒有共產黨,都不敵而敗陣。
這就是香港人對所謂「中國人身份」排斥的理由。今日的「中國」,變成只由「項目中國」、GDP中國、房地產中國這條軌道壟斷了所有景觀,而這條軌道的主人,下令香港人上車,認同車上的乘客和窗外的風景。
但中國本來還有另外的軌道:人文中國和美學中國。這條軌道在基本法、白皮書,以及環球時報社論的文字之外,本來通向另一個諧美的境界,現在都沒有了。所以,「中國人」變成另一種異類。
換了其他國家政府,會從巿場文化方面,深刻反省研究,而不是破口大罵,指香港人「不愛國」。
但「愛國」的紛爭,變成愛黨愛政權,一輛快車,開進另一條「中國軌道」:這條軌道上的「中國」,是政治的中國和GDP的中國。
政治和GDP的中國軌道上,兩岸的景觀,對香港的下一代沒有吸引力。在這條軌道上的「中國」,男人四五十歲、剃小平頭、穿廉價T恤;女人是歐洲名牌的掃貨客。在這條軌道上的「中國人」,忙碌而喧閙,他們交談的話題,不離「我有一個項目」、「我在大陸弄到一幅地」、「項目加上土地,還有銀行融資,可以建五十座別墅」。
這個「中國」,是「項目中國」、「房地產中國」、「融資中國」、「財技中國」,也就是「GDP中國」。這條中國軌道,速度快,乘客多,人聲喧沸,人心也很緊張,但是車開着開着,人人會發現,這條軌道開着的是一條貪腐之道。
然而本來,還有另外的軌道,像中秋的中國,黃河的中國,江南小橋流水的中國,徐志摩林徽音的中國。
還有紅樓夢的典雅中國,馬連良和任劍輝的戲台中國,蘇東坡和李白的月色中國,老莊和孔孟的人文哲學中國。但這另外幾條軌道,半世紀以來,在那片土地上一一拆毀,又在香港的教育制度中一一刪除。或者這些層面的中國,在IT和麥當勞的世界,對任何中國人社會的下一代,缺乏吸引力,在與Steve Jobs和米高積遜的美國列車競爭之下,不論中國有沒有共產黨,都不敵而敗陣。
這就是香港人對所謂「中國人身份」排斥的理由。今日的「中國」,變成只由「項目中國」、GDP中國、房地產中國這條軌道壟斷了所有景觀,而這條軌道的主人,下令香港人上車,認同車上的乘客和窗外的風景。
但中國本來還有另外的軌道:人文中國和美學中國。這條軌道在基本法、白皮書,以及環球時報社論的文字之外,本來通向另一個諧美的境界,現在都沒有了。所以,「中國人」變成另一種異類。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