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19 March 2014

信和短評

【大文 Lonely Planet】
一段時間無去信和,今日去考察過,簡述如下:

- 手機精品 / 用品店多左,有些是舊的日本潮物店執笠,有些是轉營。

- 看過一些人評現在的信和,說差不多成個場都變成手機用品店,其實不然。如果各位細心看看每間手機用品店,有些是日系潮物 + 動漫 + Hit Top 手機精品,不算純粹手機用品店,即是有別於我們在灣仔 296 、灣仔電腦城、高登黃金那些「濕鳩手機垃圾雜貨店」。信和賣的手機精品,真係幾精品,很難在其他地方輕易找到。

- 那些經營多年的老字號日本潮物店、動漫店、公仔店、日本代購店等還在,信和的核心風格仍然保留,並不如想象中的的面目全非。

- 其實不應太執著有否手機精品,因為今時今日,手機本身已是潮物,只要是精品,賣手機精品我個人認為無所謂,但有少數新開的手機用品店真是垃圾,即是灣仔 298 都劈價無人要那種濕鳩手機嘢,這些垃圾舖幸好只佔少數 (也不見得有客路)。

- 信和中心的重點,就是跑在最尖端的日系潮流,現在也包括韓流,信和大多數的店舖,都保持在潮流尖端,最新奇最得意最型的物品都有,樓下賣潮流手錶的舖頭也頗熱鬧,貨品精美,而樓上的潮物店有些得意型人飾物,取價很公道,小弟也看上幾款潮流手錶 (幾十蚊,幾好玩),看二手 CD 看得很開心、看動漫精品店很入神。

總括來講,信和一些舖頭只是「適度微調」,信和沒有死亡,或者大家看過我的描述再逛信和,心態會有所不同。

Sunday, 16 March 2014

古雅粵語,倒裝言詞

2014年03月10日

日本器物有宋朝之清貴,韓國人有燕趙之豪邁,廣東有中原士族之高雅。所謂「禮失而求諸野」,中原文化受胡族干擾而雜亂之後,唯有寄託於域外保存。嶺南漢人來自秦漢時期,東晉、宋朝也有漢人士族南渡,粵人保存漢文唐音,乃境外流傳。再者,此地有原住南方土族,又有北來之士官,粵人講起唐話,難免故作高雅,自驕身價。
廣東話比起北方話在聲韻、語法和語彙上,更為古雅,是由於存留中古漢語,也由於面臨土族與外省人,於是故意提升「語域」(英文register),避忌鄙俗,抬舉自己。光臨寒舍、有失遠迎、卻之不恭、府上、尊姓大名、閣下貴庚、歡迎之至、有何貴幹、何足掛齒、何罪之有、仁兄、賢弟、令尊翁、貴公子、令千金、貴寶號………此等高貴言談,並非古裝戲對白,而是香港直至八十年代的日常用語。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政府和本土人面對大陸難民,也提高語域,刻意區隔。只是九十年代之後,因中產移民而文化離散,粗人不避鄙俗,才夠膽在公共車廂高談粗言穢語。
港人今日掛在口邊的豈有此理、求之不得、唯你是問,俱是古語。傾偈、投契是禪話。茶餐廳的「菠蘿油」(菠蘿包夾牛油),用的也是古語的倒裝詞序,近代語的詞序是「油菠蘿」。港人講「飯盒」,不講北方的「盒飯」,用的也是古語詞序。飲飽食醉(飲醉食飽)、帆布床「朝行晚拆」(朝拆晚行)亦然。倒裝的用處,一般用作加強語氣、調和音韻,例如一盒飯的盒與飯盒的盒,讀音不同。食物,口語叫「嘢食」,也是倒裝。當然,廣東保存古代詞序,也與南蠻土話也有倒裝詞序有關。
平日講的「騎呢」,本作「奇離」,是「離奇」的倒裝及音轉。粵語頗多倒裝古詞,如人客(客人)、擠擁(擁擠)、宵夜(夜宵)、緊要(要緊)、心甘(甘心)、配搭(搭配)、韆鞦(鞦韆)、蹺蹊(蹊蹺)、油漆(漆油)、警員(員警)、士兵(兵士)、弟兄(兄弟)、銜頭(頭銜)、取錄(錄取)、私隱(隱私)、手把(把手)、覺察(察覺)、阻隔(隔阻)、憤怨(怨憤)、緊貼(貼緊)、旨意(意旨)、地道(道地)、裙褂(褂裙)、攤檔(檔攤)、要訣(訣要)等。
好多普教中的課本,將粵語的古詞貶斥為方言詞。某些成語,由於粵語與北方話的用典和語音不同,粵語另有版本,如急不及待(迫不及待)、標奇立異(標新立異)、坐食山崩(坐吃山空)、隻手遮天(一手遮天)、承先啟後(承前啟後)、靈機一觸(靈機一動)等 ,也被北方人斥為方言詞。

Thursday, 13 March 2014

中文韻書

中文韻書

廣東話資料館


韻書係中國古代按照音韻編排嘅字典。記錄咗每一個字嘅意義之餘,仲用反切記錄咗佢嘅讀音。韻書同韻表唔同之處,係喺韻表依照一個既定嘅格式,將字按著音、韻、調嚟排列。最初,韻書編纂嘅目的係為咗文學創作,方便啲詩人依照音韻寫詩。但係,韻書又起到字典嘅作用:可以按照字嘅讀音查到佢嘅意義。

中國最早嘅韻書係三國時期李登編著嘅《聲類》。晉代呂靜編著有《韻集》,《魏書·江式傳》載:「晉呂靜仿品登之法作《韻集》五卷,宮商角徵羽各為一篇。」。但係哩兩本書已經一早就冇咗。

官方韻書開始喺唐代,孫愐修隋代陸法言嘅《切韻》,改為《唐韻》。王仁昫嘅《刊謬補缺切韻》又係《切韻》嘅一個增修本,比《唐韻》更加早。但係孫愐曾利用朝廷擴大《唐韻》嘅影響,所以《唐韻》雖然係孫愐嘅私人著作,但係個書名就帶有官方性質,係當時押韻嘅標準。《唐韻》有206個韻,其中定咗某啲韻可以同用,實際只係有112個韻。喺孫愐嘅《唐韻》之後仲有一種《廣唐韻》。

宋朝真宗臺年,陳彭年等人奉詔根據《切韻》、《唐韻》等嘅韻書修成《大宋重修廣韻》,即係《廣韻》。《廣韻》就成為中國古代頭一部由官方主修嘅韻書。宋仁宗景祐四年,即《廣韻》頒行之後29年,宋祁、鄭戩給仁宗上書,批《廣韻》多數用舊文,「繁省失當,有誤科試」。另外根據王應麟《玉海》記載,賈昌朝亦同時上書批評宋真宗景德年間編嘅《韻略》係「多無訓釋,疑混聲、重疊字,舉人誤用」。所以仁宗下令由丁度等人重修哩兩部韻書。結果喺景祐四年當年就完成《禮部韻略》,二年後喺寶元二年完成《集韻》。《集韻》係《廣韻》嘅修訂本,而《禮部韻略》就係《韻略》嘅修訂本。因為《禮部韻略》喺收字同字嘅注釋方面都為科舉應試考慮,比起《廣韻》、《集韻》都簡略,所以叫做《韻略》。又因為當時嘅科舉考試用嘅官韻,而官韻由唐代開始以來就由主管考試嘅禮部頒行,所以叫《禮部韻略》。《廣韻》《集韻》《禮部韻略》又將某幾個韻同用,雖然有206個韻,但係合併之後可以同用嘅韻就剩108個韻。

金代嘅平水書籍〔即係山西平水地方管理圖書印刷嘅官員)王文鬱編《新刊韻略》併舊韻為106個韻,後嚟劉淵刻書刊行新嘅壬子新刊《禮部韻略》共107韻(哩本書已經冇咗,只係從元初黃公紹、熊忠嘅《古今韻會舉要》瞭解到一啲概況)。同宋仁宗景祐四年發佈嘅206韻嘅科舉考試用官韻《禮部韻略》唔同,新嘅壬子新刊《禮部韻略》同王文鬱嘅106韻嘅平水《新刊韻略》係一致嘅。106韻同107韻嘅區別只係喺上聲「拯」、「迥」兩部份係咪合併。元初陰時夫著嘅《韻府群玉》定名106韻嘅版本係「平水韻」。明代以後嘅文人就沿用106韻。

《洪武正韻》係明太祖洪武八年樂韶鳳、宋濂等11人奉詔編成嘅明代官方韻書,共有16卷。《洪武正韻》喺明代多次翻刻,影響好大。《佩文詩韻》就喺康熙四十三年至五十五年期間編輯成書,共106韻,係清代科舉用嘅官方韻書,完全取代咗《洪武正韻》。好似非格律詩,啲詞係依煦《詞林正韻》押韻,而散曲就係依照《中原音韻》押韻。

韻書和韻圖

上古漢語 三國 聲類
     西晉 韻集

中古漢語 隋  切韻
     唐  刊謬補缺切韻.唐韻.廣唐韻.韻詮
     宋  廣韻.韻略.集韻.禮部韻略.新刊韻略
        五音集韻.平水韻.韻鏡.七音略
        四聲等子.切韻指掌圖

近代漢語 元  古今韻會舉要.切韻指南.韻府群玉
        中原音韻.中州樂府音韻類編.蒙古字韻
     明  洪武正韻.韻畧易通.中州音韻.戚林八音
        五車韻瑞.六音字典
     清  佩文韻府.佩文詩韻.詞林正韻.切韻考
        分韻撮要.彙音妙悟.李氏音鑒.同音畧解

現代漢語 民國 中華新韻


漢語辭書

古代  字典  說文解字.龍龕手鑑.康熙字典.干祿字書
        方言.字彙.玉篇.正字通.廣雅.爾雅
        小爾雅.埤雅.釋名

現代  字典  新華字典.中華大字典.漢語大字典
        中華字海.大學字典

    詞典  現代漢語詞典.漢語大詞典.辭海.辭源
        現代漢語規範詞典.中文大辭典.新華詞典
        現代漢語大詞典.教育部國語辭典.大辭典
        國語活用辭典.國語日報辭典.新學友國語辭典

〔轉譯:廣東話資料館〕
Like ·  

Wednesday, 12 March 2014



教化者,朝廷之先務,廉恥者,士人之美節;風俗者,天下之大事。朝廷有教化則士人有廉恥,士人有廉恥則天下有風俗。

Saturday, 8 March 2014

黃耀明與林夕:從獅子山到太平山


2
【Interview by 劉東佩與張鐵志】
這次演唱會以「太平山下」為主題,是想傳播什麼信息?
黃:一個關於香港、關於我的半自傳故事。太平山下一定是講關於香港的東西,但我自己也想有一個personal approach。我生於1962年,到現在已過了半世紀,我很想將自己某一部份的故事、我和這個城市的故事,在舞台上呈現出來。這次演唱會和上次達明一派演唱會相隔還不到24個月,但當得到這個檔期時我也很想做,因為2014年是很重要的一年,我應該做一些事情紀錄下這一年。做的過程中我也在定義香港是什麼,自己又再摸清楚香港是什麼,大家看演唱會時,或許能感受到香港是怎麼來的,又將會去哪裡。
「太平山下」讓人想起「獅子山下」,你覺得「獅子山下」是一種怎樣的精神?此刻的香港還有沒有這種精神?
林:《獅子山下》劇集播放的年代,香港經濟的結構還有工業,不會說只有經濟結構的表面那麼狹窄。獅子山下的精神是,只要香港人肯拼搏,就必然可以慢慢向上爬。以前獅子山下有佐敦谷、橫頭磡等,向上爬是說衣食住行各方面有改善,低下階層有上升的階梯。到了純粹金融和服務業後,經濟已經轉型,如果現在還強調靠一股蠻力,有那種牛的精神,最多也是由「新界的牛」變為「山頂的狗」。現在連獅子山下的一個樓盤,也沒有基層能買得起,就如歌曲<下流>所唱,是上升的階梯都沒有了。以前說旅遊業的滴漏效應,財富慢慢會留到基層,現在的滴漏都塞住了,民生基層是無法改善的。
所以寫<太平山下>時,就很想找一個切入點,和獅子山下做對比,當然它們聽得來也比較像。<獅子山下>有句歌詞是「我地大家在獅子山下相遇上」,「我地大家」是很重要的精神,即是合群。現在我覺得獅子山下比粗口還難聽,是痲痹劑。政府整天說團結,說香港很多問題不能解決是不夠團結,但香港從來都沒團結過,除了揾錢,而現在連合理揾錢的程序也破壞了。當初寫這首歌時我是很開心,很想用<太平山下>為獅子山下作一個對應。
當然團結肯定是比分裂好的,勤奮的回報也比懶惰多。我也不是說現在香港人不要繼續奮鬥,但這不應該成為被一些階層利用的麻醉劑。奮鬥好像是開了一張期票,你會得到你應得的東西。年輕一代經歷過經濟起飛後的已富裕了,你再和年輕人說這獅子山下是「九唔搭八」的。他們追求的東西不一樣了,遠不止生活環境那麼簡單。年輕人追求心靈上的東西是比上一代更進一步的,衣食足而後知榮辱,現在都知榮辱了,還說什麼衣食足、說什麼大家團結奮鬥。
黃:我們都有看《獅子山下》這部電視劇,由顧家輝作曲的主題曲也很好聽。這部電視劇是香港電台電視部很重要的劇集,它很紀實,拍攝了1970年代香港低下階層的生活。香港當時很少實景的電視劇,劇集在橫頭磡用電影菲林拍的,很有趣,我也覺得很親切。小時候我也住在那種徙置區,在牛頭角佐敦谷,和當時的橫頭磡是很相似的。當時香港還是工業年代,我媽媽在假髮廠工作,爸爸在新蒲崗工廠大廈賣熟食,所以70年代看獅子山下是很親切的。現在這些都沒有了,在這一刻我不太能講清我和這個城市的關係。
<太平山下>顯然是對當下香港的一種回應,甚至可以說最能反應香港當下社會氣氛的一首歌。你們覺得現在的社會氣氛悲觀嗎?
林:<太平山下>是九七前寫<皇后大道東>之後、寫香港現況寫得比較直接的一首歌。它其實不算政治化,只是將社會的心聲說了出來,反而我覺得之前的<六月飛霜>和<皇后大道東>更政治化一些。當然我也沒有覺得悲觀,真的悲觀的話我不會仍然很留意這些話題的爭論,真的悲觀的人就會想著移民。悲觀是所有事情都從壞的地方去看,這首歌能夠出街、在電台播放,而我能毫無畏懼地寫,就還不是最悲觀的時刻。但也不是絕對樂觀,我在歌詞裡寫「爛鬥爛」,如果現在還沒人明白香港的情況是「爛鬥爛」,或「涮牛蛙」(比溫水煮蛙更嚴重),還沒清醒的話,那就真的是悲觀。眾聲如何喧嘩也無所謂,首先是你肯吵,愈多的分裂,在光譜裡每個意見才可以鮮明地表達出來,現在仍是定義香港會變成怎樣的一個階段。這個階段無所謂悲觀與樂觀。
黃:我覺得不是悲觀。能夠唱得出來就不是悲觀,消極悲觀的人是什麼都不做的,我們做了這件事,我覺得是很積極的。收到歌詞時,也很驚訝林夕寫得這麼直接。我也是有同感的,到了這個時候,你不應該再用比喻去說一件事情。
演唱會的選曲會以新歌還是老歌為主?在演繹上有什麼新的變化?
黃:這次加了很多新的選擇,我希望用歌曲去講我的故事。我青少年時已是一個超過歌迷,未唱歌之前,已聽了很多歌,看了很多電影,歌曲和電影其實影響了我的後半生,也影響我所做的事情。我想將這個過程都搬到舞台上面,所以我也需要其他人的歌,與其他的故事一起講我的故事。當然隨著歲月增長,人也沉澱了很多歷史,表達的方式自然也會隨著有所不同,而在演唱會上會更加不同。因為演唱會設計了一個舞台,一個所謂框架,一定是和寫歌時的語境是不一樣的。又如不同的人打鼓、彈結他,我唱的方法也會不一樣。這就是玩現場音樂比較奇妙的地方,和聽唱片是不同的,看演出時捕捉的那一刻是很獨特的。
我在演唱會上會唱<勁草嬌花>這首和我同年同月誕生的歌曲,它是1962年商業一台廣播劇的主題曲,我重錄了這首歌,也是最近的派台歌。當然我現在唱的心情、語境與當年肯定不同,但你可以借用一些東西去表達。創作最奇妙的地方是有些東西可以互相借用,不知為何會有一種新的意義在裡面,我的演唱會會唱別人的歌,而我的歌曲很多都有20多年,那些歌曲在今天的時空下也會不同。我希望別人來觀看時也會看到新的意思。

Monday, 3 March 2014

【香港有文化 粵語最古雅

【香港有文化 粵語最古雅】恰眼訓、標冷汗、眼厲厲、一篤屎……我地香港人日常講的口語,你以為好俗氣,但原來隻隻字都可以引經據典。學陶傑話齋,粵語簡直就係語言的「活化石」!仲有邊個夠膽話廣東話係粗鄙方言?

《廣東俗語考》 釋形體
囟,腦荀的「荀」。頭頂;《說文》頭會腦蓋也。
瞌,音恰,恰眼訓的「恰」;《貫休詩》瞌睡山童欲成夢
睩,音碌,眼碌碌的「碌」;《王逸九思》哀世兮睩睩
嗅,音控。用鼻取氣;《前漢》不嗅驕君之耳
揞,音菴上聲,用手覆蓋;《唐韻》藏也。
髧,音陰,髮陰的「陰」;《詩經》髧彼兩髦
搲,以手爬物;《集韻》手捉物也。
髀,音比,腳上截為大髀;《禮記》帶下無壓髀
猋,音標,標汗的「標」;《爾雅》扶搖謂之猋
涿,音篤,一「涿」屎;《說文》涿流下滴也。
衋,音激,激心的「激」;《書經》民罔不衋傷心
詈,音例,眼厲厲的「厲」,通作盻;《孟子》使民盻盻然
肫,面珠的「珠」;《說文》肫面權也。

《廣東俗語考》:http://www.chinapage.com/language/suyu/gdfy/gdfymai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