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16 June 2014

香港第一間茶餐廳:漁利泰


冼培安口述、網主記錄
由「冰室」至「茶餐廳」  
  一九六零年代的冰室,相對於高級餐室而言,冰室是走大眾化路線的食店。所謂「冰室」,便是以飲冰為主,既沒有餅食可賣,也只有少量飯類提供。既然打正旗號賣冰飲,當然就沒有海鮮吃了,食品種類自然也少得可憐。
  當年,衛生局主動聯絡冼先生的父親,當局新設一種叫「茶餐廳」的牌照,容許該類食品售賣多種食物,超出了冰室提供有限食物種類的框架,於是冼父便申領了香港第一個茶餐廳牌照。又獨具慧眼,購置了一個界乎於兩間戲院之間的舖位,每當散場之後,便有大批顧客前來消費,保證一定收益,實在是明智之舉。
茶餐廳的生意
  那時候,茶餐廳主要是街坊生意,附近居民喜歡在這裡看報紙,若是熟客,每次造訪,必佔據同一位置。由1有大量三行工人光顧,忌廉溝鮮奶是特別受歡迎的飲1品,因其味道甜美,一日可賣出百多支鮮奶。
  飲品方面,當年茶餐廳的奶茶,四毫一杯;而大排檔及冰室,則賣三毫。食物方面,今日茶餐廳所賣的常餐,當年已有,包括奄列、班戟及飲品,而全餐則極豐富,包括頭盤、湯、扒、飯及甜品。那年茶餐廳物價也不便宜,豬扒飯賣一元八角,兼送奶茶,而當時普通文員的工資卻只有幾十元,可謂高檔消費。
1
裝修
  當時茶餐廳的陳設,與今日不同。餐廳沒有講究的裝潢,卻有鐵板屈花,另置屏風,別有風致。另外,裝修以木板為主,其後再轉用防火膠板。最早期,餐桌皆用鐵製,上鋪膠板,圍邊以柚木包裝,這種裝潢,一直沿用至八十年代末期。

一九五九年開業的漁利泰茶餐廳,位於香港仔東勝道二十六號。經營了二十多年後,於一九八八年結業。其後又於一九九六年重開,經營燒臘快餐,最終於二零零七年底結業。一個焗飯,六十年代初還是賣一元八角,至八十年代中期已漲價十倍,故事提供者安哥(冼培安先生)昨天介紹了茶餐廳領牌經過、生意情況,今日又繼續分享一些昔日茶餐廳的點滴,期望各位喜歡。
10439595_660233624031408_1146550217_n
 冼培安先生
茶餐廳的趣事
  六十年代,香港仔漁民「相睇」,苦於酒樓花費昂貴,又感漁船略為寒酸,故取其中庸,於茶餐廳「相睇」!茶餐廳的生意,約六成是漁民,雖然多人光顧,兼有長輩在側,惟涉及終身大事,也不能計較太多。拍埋兩張檯、四張櫈,便直接談論終身大事。所以,茶餐廳譜出多段美滿良緣。
伙計的記憶力
  當時,茶餐廳共有三十張檯,樓下十張,上面二十張。當時的企堂,記憶力極強,每位員工負責十張檯,落單毋須亦沒有過底紙,顧客埋單之際,企堂便立刻呼喚記憶,向收銀喊出應繳總數,顧客從容付費,然後離開。現在個別冰室或茶餐廳仍然可以觀察盛器,計出總數。然而,當時的企堂,連多奶少奶走奶、多糖少糖走糖、多啡少啡等要求,必可牢記在心,實在驚為天人。
10439608_660233717364732_833282723_n
 「漁利泰茶餐廳」六個招牌大字,其字體是一個年代的記號
靚鴛鴦的秘訣
  「茶多啡少,啡靚茶靚。」所謂「茶多啡少」,應是七三比例。奶茶方面,如要香滑,必須在不加糖之下,不覺苦澀,並留餘香,才屬佳品。至於茶底的調製,通常會混合兩至三種茶葉,包括錫蘭紅茶、立頓茶葉(惟須注意份量,多溝會苦澀)。若想再滑一點,可再溝車仔紅茶。一位好的沖茶師傅,在於箇中的調配技巧。現在的茶不夠滑,除了調配技巧外,或許是水不夠熱的緣故。昔日茶餐廳用茶鎮保暖,今日用電爐,已可解決部份問題。現在的茶有時候不夠熱,味道已減半了。現今也有一些餐廳翻煲紅茶,當然茶味也會差了。那時候,原來「走糖」與「免糖」是兩回事,前者不加糖,只加煉奶;後者不加任何甜味,等同齋啡。
  一連兩日的文章,雖然只是片段分享,惟獲得網民擊節讚賞,網主謹代安哥感謝大家。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