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7 May 2015

【文化地標】在地圖上慢慢消失 褪色的文具舖


小學年代,文具舖是好去處,每次拉父母逛一圈總有收穫,貼紙簿、塗改帶、機關筆盒,回學校便能也文也武;中學年代,身旁的父母換成揹同款書包的同學仔,放學仍改不了逛文具舖習慣,HI-TEC-C和螢光筆每隻色至少買一支,上堂寫筆記才夠起勁。走過幾個年代的我今天重返故地,光顧了十多年的老店已變成藥房,走幾條街才買到一張畫紙。小區變天,故人故事今不復在。尋找回憶中的文具舖,得由老舊的故事聽起。

亂中有序 文具超市
恆昌文具 張老闆 一九八九年開張  營業二十六年
恆昌文具 張老闆
一九八九年開張 
營業二十六年
 
喜歡屋邨文具舖,有時是因為它的凌亂美──親切、平民、不拘小節。就像眼前逾千呎的恆昌文具店,貨物亂而齊全,像個超級市場。左邊「糖果零食架」上是排山倒海的筆,以牌子、種類區分;右邊橫排的木架是「糧米油鹽區」,五個木架,分別置放紙張、書簿、文件夾等文具雜物。中間精選的精品特價區是楚河漢界,筆盒、套裝、飯盒、玩具……只要花時間發掘,隨時能找到絕迹文具或玩意。貨品鋪天蓋地堆放在每個角落;雜亂,但不失章法,分類有板有眼,儼如一個文具超市。
 
曾經營卡通精品店的張健聲,十一年前繼承父業,接手經營了二十五年的文具舖,「父親六十年代在藍田的鐵皮牌檔擺賣,政府拆危樓後提供幾個地點讓我們重新投標。」於是,他與哥哥合租舖位,兄主報紙檔,弟做文具舖,一同見證屋邨變遷。
文具舖藏有大量八、九十年代的舊版書冊,但要有耐性才能把它找出來。
文具舖藏有大量八、九十年代的舊版書冊,但要有耐性才能把它找出來。
有些頑皮學生,故意拔走筆蓋,拿回家用在自己遺失蓋子的筆桿上。
有些頑皮學生,故意拔走筆蓋,拿回家用在自己遺失蓋子的筆桿上。
寧做蝕本生意 只想街坊多個選擇
一九八七年落成的恆安邨是馬鞍山首條屋邨,附近中學逐年落成,為平淡屋邨帶來人流。為配合未完善的交通網絡,八十年代的恆昌也賣單車,「那時馬鞍山較僻,周邊多郊野地方,閒來便多人來買單車。」兩代人也靈巧變通,張老闆曾於附近新港城中心開精品店,八十年代日本流行文化風靡亞洲,文具舖亦因應潮流入貨,「那年代主要賣Hello Kitty一類精品,現在韓國貨較多,附近社區中心定時來執大堆文具,作活動禮物之用。」搶眼的「筆海」多為日本牌子,款式、顏色齊全,價錢比市價平。近年舖租越來越貴,領匯下的小店更是苦不堪言,何以堅持入齊貨物做蝕本生意?「只想街坊多個選擇。」
 
「請問有冇這牌子的塗改帶?」張老闆熟練地走到木架前,洋洋貨品中摘下一件。偶有客人不慎踢倒堆滿通道的貨品,物件一邊跌老闆一邊尾隨拾起。亂,成為了街坊老闆親近的理由。為了爭取更多空間擺放貨物,收銀處的玻璃陳列櫃挪後了,地上鋪滿貨物,只剩下一人身位的通道,老闆多站着幫客人找貨。然而文具多、老闆親善,難免有人順手牽羊,「學生偷竊招數很多,有些故意撩我說話分散我注意力;有些利用袖口破了個大洞的校服冷衫;有個更試過在校服胳肋底位置縫了個袋,偷筆後放進衣袖,一舉手筆就掉進袋。」張老闆從不報警,只會通知犯事學生的學校,「有學校試過找了位訓導主任來店『監視』,那三天都沒有那學校的學生了!」
 
亂中有序是恆昌的特色,街坊從未嫌棄,領匯卻已趕着要求老闆裝修換招牌及收拾店舖貨物,更曾直言老闆要有心理準備交回店舖,「以前政府舖租約一萬多,更試過兩次減租,領匯卻總共加了三、四成。招牌已按要求換了,但裝修價錢確難承擔。又要裝修又要加租,其實收入根本抵不了!」行使霸權為屋邨商場改頭換面,「不合作」的小商戶受壓,坦言生意越來越難做,問到文具舖前景,老闆更見無奈,「若真的做不下去,惟有返出來打工,另謀生計。」
貨架雜亂無章,但勝在款式多又齊,像個賣文具的超級市場。
貨架雜亂無章,但勝在款式多又齊,像個賣文具的超級市場。
文具店亂中有序,幫襯開的學生哥對文具擺位瞭如指掌。
文具店亂中有序,幫襯開的學生哥對文具擺位瞭如指掌。
恆昌文具 恆安邨恆安商場233-234號舖
 
下舖上居 結業見證盛衰
長興書局 闕老闆  一九七四年開張  營業四十一年(五月結業)
長興書局 闕老闆 
一九七四年開張 
營業四十一年(五月結業)
一頭清爽銀髮,筆直恤衫加西褲,現年七十七歲的長興文具店店主闕善長,硬朗中仍見英氣。採訪當天,距離文具舖結業之日不足兩周,淡季中店面仍人頭湧湧。得知這屹立聯和墟四十年的文具老舖即將消失,街坊皆趕至店中尋寶。本不打算詳談的闕老闆,卻在文具舖上那鮮為人知的舊居中,翻開相簿,將昔日風貌從舊事物中娓娓道來,還問:「我後生靚唔靚仔?」
 
闕老闆十歲時隨當國民黨高官的父親來港,在聯和墟落地生根。早年父母開農場失敗,家道中落,只讀了四年書的闕老闆便到文具舖打工,幫補家計。一九六四年他在聯和墟經營第一間文具舖,十年後聽聞附近有舖頭放賣,他二話不說把它買下來,「買了二十多萬,連這個單位,月供三千多,計兩、三分息,當時來說實在供得辛苦。我連老婆的首飾也借用了,說日後還給她。」
 
老闆不講,我也不發現文具舖後隱藏了個小空間,樓梯底旁是洗手間,沿木梯而上,發現原來二樓足足比地下舖位寬敞一倍。閣樓形狀直又長,兩邊皆放了老闆自製的貨架,初看以為是普通貨倉,細看便知道前、後座皆有間隔,兩房一廳,廚房內仍留有廚具和鐵架;睡房中,老闆與太太結婚時買下的衣櫃原封不動。七十年代的通花屏風後,是老闆父母以前的睡房,二人遺照仍懸掛牆上。「以前父母住前座,我和太太、三個仔囡住後座,廳中家具少,只有梳化和飯枱,其他地方跟現在一樣,都是貨架。」老闆回想年輕時多得父母幫忙照顧兒女,夫婦二人才能勤力搵食。
舊居廚房擺設仍維持原狀,有種滄桑的歷史感。
舊居廚房擺設仍維持原狀,有種滄桑的歷史感。
由闕老闆自家設計和製作的自動包書膠裁剪器,是民間的小智慧大發明,可惜他已經以五百元出讓別人。
由闕老闆自家設計和製作的自動包書膠裁剪器,是民間的小智慧大發明,可惜他已經以五百元出讓別人。
自製鐵木架 包書膠剪裁器
下舖上居的小天地是活生生的歷史博物館,一個以鋼鐵和木材裝嵌成的鐵木架引起我注意,原來是老闆自製的包書膠剪裁器。七、八十年代的包書膠一大卷,需自行剪裁後才能賣人,「以前見人用wire吊起包書膠再拉下來逐塊剪,這太慢了,所以我設計了一個闊18吋的活動鐵架,圍着包書膠繞一圈,便剛剛好是一碼36吋。」自少對機械感興趣的老闆自行砌了木架,再叫人在外把鐵架焊接。製成品省時省力,盡見民間智慧。
 
長興跟許多舊式文具舖佈局一樣,右邊收銀處是燈火通明的玻璃長櫃,上層放擦膠、筆刨、鋼筆;下層放顏色筆、書簿。這般格局來自早期百貨公司的「文具部」玻璃櫃枱,由售貨員為客人服務。左方牆上掛了一列玻璃陳列架,上面仍有少量舊式擺設,「七十年代聯和墟開始有毛衣、手襪等工廠,那些老闆每逢周末就請員工去新娘潭BBQ,最愛到文具舖買抽獎禮物,所以我會入定不同款式的精品。」當年貨品種類款式也很吸引,例如由日本進口的精美糖果盒、花紋茶具、音樂盒等,皆是美侖美奐的上等精品,「做生意不進則退,因此我入好多不同的貨,別人有需求的我就賣。」有求必應,是老人家白手興家的營商態度,「現在的人唔識貨或睇唔起,有時太灰心,索性全放上二樓算。」七十年代的聯和墟繁華多姿,百業興盛,如今重遊舊墟,昔日老店換成金舖藥房,小市區逐漸變得面目模糊,長興的結束,彷彿也在哀悼時代的盛衰。
闕老闆很多精品也是從日本進口,他感嘆這套美麗的茶具無人懂得欣賞。
闕老闆很多精品也是從日本進口,他感嘆這套美麗的茶具無人懂得欣賞。
經營了四十一年的長興書局將光榮結業,貨品以低價出售,不少人前來尋寶。
經營了四十一年的長興書局將光榮結業,貨品以低價出售,不少人前來尋寶。
長興書局 聯和墟寶華樓地下
 
街坊小店 人情味仍在
嘉華文具玩具 周老闆一家  一九七八年開張  營業三十七年
嘉華文具玩具 周老闆一家 
一九七八年開張 
營業三十七年
文具舖中常放着幾張摺椅,數名客人走進去,坐下,跟店主聊起話來,便是一個下午。幾人不買也不賣,卻維繫着暖暖的街坊人情味。這是華富邨的一種日常。
 
站在玻璃櫃前細心為客人講解貨品的,是嘉華文具店的老闆周生和周太。老夫婦經營文具舖已逾三十七年,開文具舖前,老闆一家也沒接觸過文具行業,只靠一雙手,一鼓作氣試出來。周老闆十一歲乘帆船來港,第一份工是在米舖幫手打點和送貨,多年後與朋友經營米舖,直到舖頭結業,一家人搬進華富邨華景樓,才轉行做文具。適逢當時華富二邨的商場招標,周老闆本想投標做回老本行,但想到七十年代米舖和辦館開始式微,加上年紀漸長,便決定試做文具。「初做時很困難,不知從哪入貨和怎樣送貨。試過一頭霧水過了海找貨,當時不知文具代理商會送貨上門,結果即場買了一堆書包,與大女兒抽着回來。」
 
文具舖售賣正統文具和玩具為主,做開街坊生意,文具價格當然比外面便宜,但最令人堅持幫襯的,是店主對人的真誠。街坊就是街坊,不用凡事講錢。採訪前曾走訪小店,一班街坊早已席上坐,談得興起。兩位老人家知道我要找舊文具,想一想,便左掘右掘,很快櫃枱上已堆滿舊物,附上耐心講解。走前決定買走一些心意,周老闆忽然認真:「不用怕麻煩我們,真的有用才買啊!」聽罷,心已融化。
 
周老闆一家已搬離華富邨,早達退休之年的老夫婦,仍堅持每早八、九時由香港仔搭車回來開舖。慶幸舖頭仍屬政府,舖租由以往的幾萬,減至現在不足萬元,營業額仍足夠生活。隨着屋邨人口老化、搬遷和移民,昔日熱鬧的華富邨已不再。文具舖已走過七、八十年代的輝煌時代,惟小店的摺椅上仍有餘溫,有時候,平淡便是福。
老闆娘凡事親力親為,開店不只為了搵食,也視文具店為街坊聚腳點。
老闆娘凡事親力親為,開店不只為了搵食,也視文具店為街坊聚腳點。
八十年代流行的圓規角尺套裝很受學生歡迎。
八十年代流行的圓規角尺套裝很受學生歡迎。
活動角尺用以放大、縮小圖則比例,在沒有電腦的時代適合工業繪圖。
活動角尺用以放大、縮小圖則比例,在沒有電腦的時代適合工業繪圖。
嘉華文具玩具 華富二邨商場16號舖
 
老舖雖小 顯收納智慧
嘉倫文具玩具精品 何老闆夫婦  一九八○年開張  營業三十五年
嘉倫文具玩具精品 何老闆夫婦 
一九八○年開張 
營業三十五年
「很多人走進來看了看,嫌地方細無嘢睇,就走了。」嘉倫文具的何高照感慨。我在文具舖走了一圈,找找看看,像尋寶遊戲,結果找到了六、七十年代流行的工業畫圖尺、英雄牌鋼筆、德國Rotring針筆等懷舊文具,已感興奮莫名。文具反映不同年代的文化歷史,尋寶遊戲,點只買咁簡單?
 
位於九龍城衙前圍道的文具舖,由一九八○年開始經營,何老闆七十年代已於九龍城開文具舖,一邊用十五年時間供好現在的小舖,一邊看着九龍城由飛機聲隆隆變成車水馬龍。
 
「以前衙前圍道整條街也是大牌檔,沒有車行,像墟市般熱鬧。」何老闆屈指一數,原來七十年代九龍城也有七至八間文具舖,大家各有各做,公平競爭。百花爭鳴的時代,鄰近機場的便利為文具舖帶來無限商機,「早年多遊客和專誠來九龍城找文具的事務所人員,又有日本人走來買日本文具,一天的生意是現在的幾倍。」舖頭外總堆滿未點的貨;午飯時間多人購物,老闆有時忙至下午三、四時才有時間吃午餐。
 
麻雀雖小,五臟俱全,細心觀察店裏裝潢,方知小店許多層架、玻璃櫃、木櫃等也是由周老闆親自DIY,利用最少空間放最多的物品,例如為打橫突出的兩吋空間設計置放間尺的垂直木架、自製存貨的閣仔和通往閣仔的樓梯,連木架底部與地面之間的隙縫,也成了周老闆置放雜物之處,可謂物盡其用,「自己地方,自己最清楚需要甚麼。以前我整跑車出身,泥水、鬭木、燒焊等也是偷師學的。」變化多端的民間收納法,在老舖才能看見。
為了節省空間,周老闆要求印台代理商度身設計出垂直印台架,他笑言全港只有一個。
為了節省空間,周老闆要求印台代理商度身設計出垂直印台架,他笑言全港只有一個。
在本來凸了出來的櫃下,設計出深度只有兩吋的垂直木架,用來放間呎。
在本來凸了出來的櫃下,設計出深度只有兩吋的垂直木架,用來放間呎。
德國施德樓的文具套裝,經典難求。
德國施德樓的文具套裝,經典難求。
在天花板間了個存貨的閣仔,另自製樓梯上落。
在天花板間了個存貨的閣仔,另自製樓梯上落。
嘉倫文具玩具精品 衙前圍道66號C地下
 
文具時代特色
昔日,文具店如玩具店,一把間尺一塊擦膠,已教小孩開心整天;今日,文具店慢慢在地圖上消失,設計過不少文具的產品設計師梁昆剛(Ron)認為文具需求歷代不會少,只是利潤低、租金高的規律令行業步向夕陽。
40s-50s文具以實用為主。
 
60s:出生率上升,工業革命經濟起步,文具仍以功能和實用為主,但已開始出現改善生活質素的時尚品。
 
70s-80s:經濟起飛,歐、美、日的普及文化流入香港,帶動香港引入日本、德國等地的高質素工業用文具;電視文化帶動卡通人物的文具設計,文具行業踏入黃金時期。
 
90s:維持八十年代情況,無大變化。
 
現代:環保設計概念,以物料的再用性為前提。
 
攝影:鄧鴻欣、楊錦文、徐振國、劉永發、陳永威
編輯:黃子卓
美術:楊蕙蘭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