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好》第八十四期 打開書櫃
鍾樂偉
鍾樂偉
在新媒體時代,做文化評論的也要懂潮流走向,同樣,搞文化產業更要懂得利用新媒體的高速洗腦式感染力,韓國大叔PSY一首《Gangnam Style》用YouTube攻佔全球便是成功例子,而鍾樂偉在新媒體評論《Gangnam Style》,一樣迅速變成本地韓國流行文化評論的旗手,新媒體改變了文化的生產與行銷,也改變了文化評論的方式。誰還會像七十年代法蘭克福學派宏觀文化工業批判,關心階級意識覺醒及文化主體性,在新媒體時代,文化評論是要淺薄輕快、資訊主導、趕在潮流終結前「埋到位」。
對我這位大叔,韓風令人頭痛,在地鐵車廂內廣告,根本分不清誰是太陽、勝利及G-Dragon、型男影星孔侑與張東健。唯有靠崛起於新媒體的文化評論人鍾樂偉幫幫手,他的評論不算淺薄,但又保持輕快,當中拿揑殊不容易。尤其是對一個仍眷戀N年前日劇《Love Generation》內木村拓哉及松隆子的大叔而言,今次對談,茅塞頓開。
劉:劉細良
鍾:鍾樂偉
鍾:鍾樂偉
劉:自從你在《主場新聞》開始寫文章後,我一直都有追看,你從文化研究的角度着手,寫一些韓國流行文化的分析文章而開始為人認識,所以我們希望從你的經歷和研究談起,在韓國研究的過程中吸引你的地方,當中的觀察和心得等。沒記錯的話,你是已經完成了博士學位?
鍾:未完成,我由澳洲轉到了韓國的翰林大學,還在唸communication的博士學位,這過程其實有點轉折,最初到澳洲時我也有擔心過回港後的去向。
鍾:未完成,我由澳洲轉到了韓國的翰林大學,還在唸communication的博士學位,這過程其實有點轉折,最初到澳洲時我也有擔心過回港後的去向。
我本身是唸政治系的,在中文大學的政治與公共行政系碩士畢業後,發現無論是身邊朋友的取態,抑或整個市場方向都傾向英語世界,覺得英語世界的學位會較有保證,加上有獎學金,所以就決定到澳洲深造。
劉:但當初為甚麼會選擇韓國研究,抑或只是無心插柳,隨獎學金走?
鍾:讀書人會明白,一定是跟錢走的,但我覺得我還有其他的事想做。以往我都是唸政治的,雖然會關心韓國的事,也會寫文章,但題材很窄。
鍾:讀書人會明白,一定是跟錢走的,但我覺得我還有其他的事想做。以往我都是唸政治的,雖然會關心韓國的事,也會寫文章,但題材很窄。
無心插柳的「韓瘋」路
劉:那你在中文大學唸書時已經會韓文?
鍾:對!2000年初我已經學韓文了,因為當時開始留意韓國文化,也有部分原因是受流行文化影響。學韓文是源於我的一個想法︰假如你不認識一個地方的語言,想要認識她的文化,那註定是徒然的,因為你不能進入語境,接觸不到第一手資訊。
鍾:對!2000年初我已經學韓文了,因為當時開始留意韓國文化,也有部分原因是受流行文化影響。學韓文是源於我的一個想法︰假如你不認識一個地方的語言,想要認識她的文化,那註定是徒然的,因為你不能進入語境,接觸不到第一手資訊。
雖然如此,但礙於我的專科,當時寫的文章都是跟政治有關的,如南北韓的政治局勢,這些文章多數投去《信報》,因為他們採用的機會頗高,不過一直沒引來太多迴響,cultural turn則是因為《Gangnam Style》而開始的。
劉:所以你第一篇分析韓國流行文化的文章就是由《Gangnam Style》開始?
鍾:是第一篇文化類文章,有放在《主場新聞》的。我近來翻看電郵,應該是2012年8月左右的事,在此之前都是政治類的文章,後來寫《Gangnam Style》則是因為有朋友說這歌的MV很有趣,提議我可以寫文章分析一下,我才開始寫的。
鍾:是第一篇文化類文章,有放在《主場新聞》的。我近來翻看電郵,應該是2012年8月左右的事,在此之前都是政治類的文章,後來寫《Gangnam Style》則是因為有朋友說這歌的MV很有趣,提議我可以寫文章分析一下,我才開始寫的。
劉:那時《Gangnam Style》應該已經「熱爆」。
鍾:我在這歌推出後的兩三個月才寫這文章,它在YouTube上已經流行很久了。我大約聽了一下,知道它是說江南的,覺得挺有趣就開始寫了,其實也只是籠統地寫一下我認識的首爾、江南的發展以及這歌流行的原因,但卻想不到讀者原來對這種借文化現象引入,進而深入地談人文歷史的寫法感興趣。
鍾:我在這歌推出後的兩三個月才寫這文章,它在YouTube上已經流行很久了。我大約聽了一下,知道它是說江南的,覺得挺有趣就開始寫了,其實也只是籠統地寫一下我認識的首爾、江南的發展以及這歌流行的原因,但卻想不到讀者原來對這種借文化現象引入,進而深入地談人文歷史的寫法感興趣。
劉:轉折點是否在於當那個國家變得很hit,或者文化變得很cool時,就會出現你所說的這種現象?即是假如沒有PSY,人們也可能沒有興趣看你寫江南,而是只停留在旅遊、消費層面,沒有深度的文化考察。
鍾:的確如此,始終這些hard fact的東西未必人人都喜歡看,但如果能找到一個有趣的角度切入,大眾層面的認受性會很不同。就是這樣無心插柳地開始了寫這些文化類文章,我的心態很簡單,覺得有趣的話就去寫,結果反應也不錯。
鍾:的確如此,始終這些hard fact的東西未必人人都喜歡看,但如果能找到一個有趣的角度切入,大眾層面的認受性會很不同。就是這樣無心插柳地開始了寫這些文化類文章,我的心態很簡單,覺得有趣的話就去寫,結果反應也不錯。
劉:但你研究的題目不是這方向的?
鍾:不是,我研究的是media,是南韓媒體如何再現北韓的形象,偏向Media Studies。其實我覺得是一種包裝手法,用軟性的切入點去帶出更多的東西。
鍾:不是,我研究的是media,是南韓媒體如何再現北韓的形象,偏向Media Studies。其實我覺得是一種包裝手法,用軟性的切入點去帶出更多的東西。
劉:由一個product入手會較好,不然一來就文化人類學會很「大鑊」。
鍾:是的,就如影評文章都是由電影,再延伸內容,我覺得韓國文化也可以用這種方式來呈現。
鍾:是的,就如影評文章都是由電影,再延伸內容,我覺得韓國文化也可以用這種方式來呈現。
劉:所以你這個文化研究的方向是因應傳媒的環境而設定,而非有一種自覺,覺得市場對韓國流行文化背後的成因有需求。
鍾:那時真的未有,但如是者寫了幾篇後,就發現讀者真的不再滿足於旅遊消費類的資訊,他們感受到韓流的厲害,也想知道一些除了短線旅遊以外,認識韓國實況的一些渠道;加上當時我身在韓國,就決定寫一些我在當地的觀察,例如為甚麼南韓的廁所是男女共廁,都是一些有趣的親身經歷,是我以一個香港人身份不會覺得習以為常的事。
鍾:那時真的未有,但如是者寫了幾篇後,就發現讀者真的不再滿足於旅遊消費類的資訊,他們感受到韓流的厲害,也想知道一些除了短線旅遊以外,認識韓國實況的一些渠道;加上當時我身在韓國,就決定寫一些我在當地的觀察,例如為甚麼南韓的廁所是男女共廁,都是一些有趣的親身經歷,是我以一個香港人身份不會覺得習以為常的事。
劉:但你有否從 intellectual的角度去想過這問題?從前的香港人都只關心消費,只消告訴我哪裏的人參雞好吃、哪一種蝸牛臉膜好、到明洞哪裏購物等就好了,但明顯現在的市場需求已經不是這樣。互聯網的好處是你能馬上知道讀者反應,你能跟從「民意方向」去構思自己的寫作,但你有想過這轉向為何會出現嗎?
鍾:其實,香港人「消費」韓流已經有一段時間,有基礎去深入了解。就如之前某個訪問中,問到我覺得為何《韓瘋》一書能暢銷,我覺得都跟人們不再停留在一個只看旅遊觀光書,介紹景點、食肆的層面有關,他們會想知道何以一個國家會這樣受歡迎,想多認識。
鍾:其實,香港人「消費」韓流已經有一段時間,有基礎去深入了解。就如之前某個訪問中,問到我覺得為何《韓瘋》一書能暢銷,我覺得都跟人們不再停留在一個只看旅遊觀光書,介紹景點、食肆的層面有關,他們會想知道何以一個國家會這樣受歡迎,想多認識。
劉:就是說,香港有一個閱讀階層會ask for more。
鍾:我暫時收到的回響是,有不少中學生、大學生愛看這類書,我覺得是跟他們受韓國潮流影響,對韓國明星如何被塑造、流行歌曲的創作以及明星的包裝手法等資訊感興趣有關。既能豐富自己理解,也能多了解背後的事,所以讀者的need確實是大了。
鍾:我暫時收到的回響是,有不少中學生、大學生愛看這類書,我覺得是跟他們受韓國潮流影響,對韓國明星如何被塑造、流行歌曲的創作以及明星的包裝手法等資訊感興趣有關。既能豐富自己理解,也能多了解背後的事,所以讀者的need確實是大了。
欲看全文,請留意8月29日出版的第八十四期《讀書好》,或《讀書好》網上版網頁:www.books4you.com.hk 或到AppStore下載 讀書好App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