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20 June 2011

王業不偏安
作者 陳雲 | 三文治 – 1小時27分前

寄給朋友
列印
 
上文講過,粵語書寫不單止是訂正粵字,粵字入文,而是要為粵文成立章法,將粵語語音、詞彙、語法及章法融會於通用中文和白話文學。這才是香港文化取得中華文化正朔之途,粵語書寫不要屈居於「三及第」戲謔語言、次文化民間語言,要成為大雅之天下通語。諸葛亮《後出師表》曰:「漢賊不兩立,王業不偏安」。香港要自治自立,香港的學士便要有志氣,懷抱天下,多讀古書、舊白話文學,會通古今,將香港的中文訂為中文的標準語和中文文學之大宗。

粵語文學有雅俗兩途,高雅文書與流行文化並行不悖。粵字亦然,近代民間之諧音字、新造字,除非引起歧義,大可與粵語本字並駕齊驅,敞開粵文的宏大世界。例如「佢」的造字合理,書體優美,通行多年,雅文可以寫回「渠」,與宋元白話看齊,俗文可以照寫「佢」。因為「渠」字乃借音,恐怕難以通行。本字「恁」與諧音新造字「咁」,都是諧音的借詞,並行無礙,由民眾選擇。「恁」字書法優美,而且除了虛詞之外,別無其他意義,民眾習慣下來,便可恢復本字。「睼」與「睇」,都是形聲字,古今之別,各有擅長。將「嚟」寫回「來」,筆劃少些,音轉而已,看來也不艱難。

新造字「冇」與本字「無」,倒要斟酌一番。粵語說「有」與「無」(俗寫為「冇」),後者音轉,俗讀為「武」,二者都是自足之存在(inherent existence)——「無」不是「有」的否定(negation),而是另有其所,另有其物。北方白話不說「無」,而慣說「沒有」,則寄生於「有」,文義欠自足。不說「無」而說

「沒有」,就是執着於有,偏袒於有。
從有無、是非、是否、異同的文話,變成有沒有、是不是、相同或不一樣(兩樣)的北方白話之後,回過頭來讀《老子》的道家哲學,語理上便很抗拒「有無相生」、「有生於無」的講法,以為是唯心論的怪話。古人讀到「有無相生」,可以坦然視之,因為古人講「無」,不講「沒有」。

粵字新造的「冇」,將有的中間兩橫劃抽空,「冇」是「有」的否定,「冇」寄生於有,違反了中文的語文哲理之中,「有」與「無」同屬自足存在、各不隸屬之深意,「冇」字變得膚淺了。

「為求一個字,撚斷幾根鬚」。訂正粵字,不能一味崇古尚古,也不能一味從俗同流,要用訓詁之學探究文意,再用現代語言學取捨精粗,使粵字可以傳承古人造字之王業,掃蕩蠻夷,雄視天下。當然,智者千慮,必有一失,過渡期間的安全做法,仍是建議本字,雅俗並行不悖,大家觀其會通。

Monday, 6 June 2011

自治粤文之正字錄(一)
by Chapman Chen on Thursday, 02 June 2011 at 03:14
正如陳雲仁兄話齋,「自治、憲政、國族論述」真乃本港當務之急。小弟認為 Language is politics,香港要發展身份論述,就必須將香港粤文發展為成熟語文。
查廣東話屬絕大部分香港人母語,惟書面形式重未有鐵定標準,不少人以為廣東話係俗語,難登大雅之堂。殊不知廣東話歷史長過北京話好多,秦始皇箇陣經已有人用,而今保留徂[ 咗]大量古音古字,雅過北京話不知凡幾,全球共有七千萬人用亘[ 緊]。 重有,廣東話係同西方接觸最多之中華語言,蜚聲國際,故應多所促進。
香港粤語不少詞語其實係古文,而且外省人不用注釋也可以望文生義,例如,「舊時」(見劉禹錫〈烏衣巷〉﹕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隔籬」(見杜甫〈客至〉﹕肯與鄰翁相對飲,隔籬呼取盡餘杯)。而絕大部份講得出其粤語字都可以在古籍中捃到,只不過時因一音之轉而不為今人所識,譯文儘量用返,等人知道粤文有幾優雅。下表對照譯文所用香港粤語字、其正字與共古書用例:
 
正字         俗寫      古書用例 
怗           掂          《集韻》《韻會》託協切,音帖。《玉篇》服也,靜也。《公羊傳·僖四年》桓公救中國而攘夷狄,卒怗荊,以此  爲王者之事也。
徂           咗          《廣韻》昨胡切《集韻》叢租切,祚平聲。《爾雅·釋詁》往也。《詩·小雅·小明》:我征徂西。
爾           呢          陶潜飲酒詩: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無           冇          《康熙字典》:按禮器:詔侑武方。註:武當爲無,聲之誤也
屌           門+小     《字彙》丁了切,貂上聲。男子隂。金董解元《西廂記諸宮調》卷三:「怎背誦《華嚴經》呵?禿屌!」老舍《茶館》第二幕:「屌,揍他個小舅子!」
尸+求     門+九     《字彙》渠尤切,音裘,男子陰異名。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二四章:「馬元利用鼻冷笑一聲說:他算個!」
尐          啲          《說文》少也。從小乀聲。讀若輟。       
 
來          嚟          《康熙字典》:又叶落蓋切,音賴。《屈原·離騷》因氣變而遂會舉兮,忽神奔而鬼怪。時髣髴以遙見兮,精皎皎以往來。
逳          郁          《廣韻》《集韻》𠀤餘六切,音育。《玉篇》轉也,行也。《廣韻》步也。
ム         乜/咩      宋謝庭芳辨惑論:如以疾,苟能断其安危,决其吉凶,可也,必曰ム神禍之,ム神祟之。
膼         胍          《廣韻》陟瓜切《集韻》張瓜切,𠀤音檛。《廣韻》膇也。《集韻》腿也。
土+耷    撻         《集韻》德盍切,地之區處。
 
出處
曾焯文。《中港猴王》序。曾焯文譯《中港猴王》電子書(可于http://www.24reader.com/234957#detail_tab3以港幣三元借閱)。Caleb Kavon 原著。The Monkey in Me: Confusion, Love and Hope under a Chinese Sky。香港:由香港文韻出版社出版,二零一零年。頁八至九。

Like · · Share
Zeto Cheng, Chapman Chen, Wan Chin and 22 others like this.

Wan Chin 好耶!
02 June at 03:30 · Like · 3 people

Chapman Chen 好多人話香港廣東話係俗語,甚至部份研究粤語粵文者都恁(咁)講,但九成以上香港粵文之本字都可以向四書五經等古籍中捃(搵)到,又何俗之有呢?
02 June at 04:03 · Like

Yau Kwan Kiu 睇埋:
http://zh-yue.wikipedia.org/wiki/粵語本字
02 June at 04:34 · Like · 1 person

Yau Kwan Kiu great.
02 June at 04:38 · Like

Yau Kwan Kiu ‎"殊不知廣東話歷史長過北京話好多,秦始皇箇陣經已有人用"
well- almost
02 June at 04:38 · Like · 1 person

Lok-Ying Cheung Chapman 好波!
粵語千百年來飽受北方大中原沙文主義壓迫,長期受邊緣化,(當然中共奪權後更加大肆蹂躪),大量粵音寫法佚失,需要做字或借音,造成粵語被誤以為「有音無字」, 最慘連好多廣東人都被洗腦,認為粵語「難登大雅之堂」!
02 June at 07:35 · Like · 4 people

Lok-Ying Cheung 我地真正要'我手寫我口', 唔係我手寫北佬口!
02 June at 07:38 · Like · 1 person

Bee Wan 今時今日要用粵語做書面語, 真係有難度, 皆因日常口語已演變到好瑣碎, 見尐後生講野講極唔到重點就知. 寫粵語, 必先有寫文言既基本功呀.
02 June at 08:56 · Like · 1 person

Yau Kwan Kiu 最重要係真誠直白
02 June at 22:02 · Like · 1 person

Stanley Ng 挑那星,粵語緊係威水啦,駛乜講?如果唔係邊有上億人日日用?其實中華大地每種言語都係源遠流長,係文化的愧寶,不過係某政權要大一統,要方便統治,唔珍惜文化資源,先搵單一語言黎取代/消滅各種語言。

我承認,國語/普通話係需要識o既,正如要學英文一樣,語言是工具、用來溝通。但母語與方言絕對絕對唔可以取代。
02 June at 23:35 · Like · 2 people

Yau Kwan Kiu 國語之嘛, 唐話講乜少少咪係囉. 使學0既咩?
02 June at 23:49 · Like

Cheung Fei Fan 佩服!
03 June at 12:56 · Like
自治粵文之正字錄(ニ)
by Chapman Chen on Friday, 03 June 2011 at 20:56
好多人話香港廣東話係俗語,甚至部份研究粤語粵文者都恁(咁)講,但九成以上香港粵文之本字都可以向四書五經等古籍中捃(搵)到,又何俗之有呢?更多例子如下:
正字         俗寫      古書用例 
 
 
踣             仆          《莊子·外物》: 紀他聞之,帥弟子而踆於窾水,諸侯弔之三年,申徒狄因以踣河。《管子·七臣七主》: 遇周武王,遂為周氏之禽,此營於物而失其情者也,愉於淫樂而忘後患者也;故設用無度,國家踣,舉事不時,必受其菑。
「氏失」      唧          哱哱「氏失」
不            唔           淮南子·主術篇:不偏一曲,不黨一事。
返            番            《新序·義勇》:「既懼,何不返?」
等            哋           《法華經》:汝等行道,皆當作佛
其            嘅           尚書 周書 康誥第十一:王若曰:孟侯,朕其弟,小子封。
崽            仔           《方言·第十》: 崽者,子也。湘沅之會,凡言是子者謂之崽,若東齊言子矣。
伆            甩           《揚子·方言》伆邈,離也。吳越曰伆。《博雅》斷也。又《集韻》文拂切,文入聲。義同。
焉個        邊個        裏仁: 子曰:“裏仁為美。擇不處仁,焉得知?”《墨子》今王公大人骨肉之親、無故富貴、面目美好者,焉故必知哉?
煞           哂            北宋柳永 迎春樂 近來憔悴人驚怪。為別後,相思煞。我前生、負你愁煩債、便苦恁難開解
恁           咁            辛棄疾《沁園春》君非我,任功名意氣莫恁徘徊;柳永《定風波》早知恁般麼,恨當初不把雕鞍鎖。
亙          緊              《聊齋志異·狐嫁女》廣數十畝,樓宇連亙。
扚          的              《揚子·方言》揜取曰扚。又《廣韻》都歷切《集韻》丁歷切,𠀤音的。引也。
咼          喎             《說文》徐注音:苦媧切,如和上聲,「咼口戾不正也」,引申為不正。竇昉嘲許子儒詩:「今日綸言降,方知愚計喎」
怎解       點解         
箇          嗰             《舊唐書李密傳》帝曰:「箇小兒視膽非帝,勿令宿衛」
老頭      老豆          見容若(ニ零零零)
 
衒者      演嘢          明· 劉基《賣柑者言》:衒外以惑愚瞽。唐· 柳宗元《柳河東集》:衒怪於群目。
匚         喺              《說文解字》大徐本:匚, 胡禮切,讀與傒同。受物之器。象形。凡匚之屬皆從匚。
摣         揸             《集韻》《類篇》莊加切,𠀤音渣。《說文》挹也。從手且聲,讀若樝梨之樝。
勿/靡    咪             論語:非禮勿言。《詩·邶風》靡日不思。
向         响             唐朝崔曙詩〈登水門樓見亡友題黃河詩因以感興〉:人隨川上逝,書向壁中留
而今      宜家         《前漢記·孝宣皇帝紀二》而今百姓。多上書觸諱以犯罪。朕甚憐之。
焮         興/㷫         《廣韻》《集韻》《韻會》香靳切,音憖。《玉篇》炙也。《廣韻》火氣。《左傳·昭十八年》司馬司𡨥列居火道,行火所焮。
渠         佢             宋朱熹: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儃         嘆             《正韻》徒亶切,壇上聲。儃儃,舒閒貌。《莊子·田子方》儃儃然不趨。
跂         企              詩 衛風 芄蘭: 誰為宋遠 跂予望之
捃         揾             [隋]陸法言《切韻序》因論南北是非,古今通塞;欲更捃選精切,除削疏緩
瞧         超             元· 高明《琵琶記》:撇呆打墜,早被那人瞧破。
搨         dap           《唐韻》都盍切《集韻》德盍切,𠀤讀與荅近。手打也。或作㩉。《唐書·百官志》弘文館,挍書郞二人,有搨書手筆匠三人。
文         蚊             三言兩拍-警世通言第五卷呂大郎還金完骨肉: 取了幾文錢,從側門走出市心,到山藥鋪裏贖些砒霜。
睼         睇             《說文》迎視也。《班固·東都賦》弦不睼禽。
訛         呃             宋龍龕手鑑:訛,詭也
攎        攞              【卷十二】【手部】 攎 洛乎切    挐持也。从手盧聲。
 
 
出處
曾焯文。《中港猴王》序。曾焯文譯《中港猴王》電子書(可于http://www.24reader.com/234957#detail_tab3以港幣三元借閱)。Caleb Kavon 原著。The Monkey in Me: Confusion, Love and Hope under a Chinese Sky。香港:香港文韻出版社,二零一零年。頁八至九。
自治粵文正字錄之三
by Chapman Chen on Tuesday, 07 June 2011 at 02:47
香港自治粵文,正如陳雲仁兄今日于報上所言,須「將俗寫的粵字回復本字,逐漸恢復望文生義的漢、唐、宋本字」,否則,好似而今恁多以諧音字、俗字同英文拼音,(如尐寫成d; 畀寫成比), 則同古代中文形音義三合一之傳統割裂,難登大雅之堂,亦難傳後世,其他地方之唐人更無法望文生義而理解。
 
 
更多粵文正俗寫法對照例子如下:
正字               俗寫     古書用例
「 女赞」       盞        《說文解字》色白而美好
渠等    佢哋 等:《廣韻》《正韻》多肯切《集韻》《韻會》得肯切《海篇》登上聲。類也,比也,輩也。《易•繫辭》爻有等,故曰物。《禮•曲禮》見同等不起。
扌暴    扑        廣雅釋詁:,擊也。唐陸龜蒙等開元寺樓看雨聯句:垂檐珂佩喧, 瓦珠璣濺。
        隊        《康熙字典》:《集韻》覩猥切,排也。又除耕切,音橙。橦也。與朾同。或作揨。
髁        哥        《廣韻》膝骨。
撢        唵        《說文》探也。又他含切,音貪。與探同。《周禮•夏官》撢人掌誦王志,道國之政事,以巡天下之邦國而語之。《疏》誦王志者,若撢取王之志。
抌        揼        《說文》深擊也。從手冘聲。一說楚謂搏曰抌。
惜        錫        《增韻》憐也,愛也。一曰貪也。《董西廂》「抱來懷裏惜多時,貪歡處鳴噷臉窩」
傾蓋    傾偈    《史記•鄒陽魯仲連列傳》白頭如新,傾蓋如故
不使    唔駛 使:《康熙字典》音史。令也,役也。《禮•曲禮》六十曰耆指使。《註》指事使人也。音駛。遣人聘問曰使。《六書統》從人從事。令人治事也。
詒話    大話    《中論•考偽》:骨肉相詒,朋友相詐。
笮        窄        《集韻》《韻會》《正韻》側格切,𠀤音窄。《篇海》狹也,迫也。出去疾也。又屋上板。《說文》在瓦之下,棼之上。又《增韻》壓也。通作措。《史記•梁世家》李太后與爭門措指。《註》晉灼曰:措字藉以爲笮,師古曰:爲門扇所笮。
嗄        沙        《正韻》𠀤所嫁切,沙去聲。《玉篇》聲破。《集韻》聲變也。《老子•道德經》終日號而嗌不嗄,和之至也。
臊孲    蘇蝦    「孲」:《集韻》「赤子」
疇日    噚日    文選˙左思˙詠史詩八首之一:「雖非甲冑士,疇昔覽穰苴。」宋˙王邁˙簡同年刁時中俊卿詩:「願君在莒心,端不渝疇昔。」亦作「疇日」。
苴        渣        《詩•大雅》如彼棲苴。《疏》苴是草木之枯槁者,故在樹未落及已落爲水漂皆稱苴也。
戇怴    戇居    怴:《集韻》許月切。《字林》戇貌。
者        嘢        《世說新語》:傳神寫照,正在阿堵中。
細氓崽            細蚊仔            《說文》:氓,民眾也。〈爐邊野話〉:牛耕田,馬吃穀,爺做工,崽享福。
缹        煲        宋.陸游〈寺居睡覺〉:「披衣起坐清羸甚,想像雲堂缹粥香。」
悒        噏/up   《說文》悒,不安也。《蒼頡篇》悒悒,不舒之貌也。《大戴禮記•曾子立事》君子終身守此悒悒。
細孥    細路    孥:《正韻》農都切,𠀤音奴。《玉篇》子也。宋• 秦觀《贈張潛道》獨攜三尺琴,笑別妻與孥。
抖氣    抖氣    水滸傳˙第二十六回:「看何九叔面色青黃,不敢抖氣。」
撳        拑    《漢典》:按也。老殘遊記˙第十回:「勝姑將小鈴取 出,左手撳了四個,右手撳了三個。」
針黹    針子    《說文》箴縷所紩衣。《爾雅•釋言》黹,紩也。《郭註》今人呼縫紩衣爲黹。《疏》鄭註司服雲:黼黻絺繡。爲黹謂刺繡也。
躓        窒        《唐韻》《集韻》《韻會》陟利切,音致。《說文》跲也。詩曰:載躓其尾。
銋        淋        《廣韻》《集韻》𠀤如林切,音壬。《字林》濡也。《博雅》韏也
醃臢    奄尖    水滸傳˙第七回:「不遇明主,屈沉在小人之下,受這般醃臢的氣。」二刻拍案驚奇˙卷三十五:「況我當不得這擦刮,受不得這醃臢,不如死了,與他結個來生緣罷。」 .
諴        啱        《說文》諴,和也。從言,鹹聲。《書•大禹謨》至諴感神,矧茲有苗! 《書•召誥》其丕能諴於小民。
[尸粦]  門+能  《字彙》良慎切,音吝,震去聲,陰部。
惱        嬲        唐•盧仝《寄男抱孫》任汝惱弟示,任汝惱姨舅。
瀡        sir        《正韻》息委切,𠀤音髓。《玉篇》滑也。《禮•內則》滫瀡以滑之。《註》齊人滑曰瀡。又《集韻》髓隨切。義同。
 
出處
曾焯文。《中港猴王》序。曾焯文譯《中港猴王》電子書(可于http://www.24reader.com/234957#detail_tab3以港幣三元借閱)。Caleb Kavon 原著。The Monkey in Me: Confusion, Love and Hope under a Chinese Sky。香港:香港文韻出版社,二零一零年。頁八至九。
粵語書寫的兩途(上)
6月7日 星期二 00:01
粵語書寫有雅俗兩途,兩者都有時代錯置的誤解,要辨別清楚。所謂雅,是粵語的音韻、語彙、語法和套語都有雅言痕跡。粵語音韻來自秦漢,語彙上溯先秦,大者來自唐宋,例如唐朝語彙,今日在北方話變成倒裝詞,語言仍是日用詞,如人客(客人)、擠擁(擁擠)、緊要(要緊)、心甘(甘心)、配搭(搭配)、韆鞦(鞦韆)、蹺蹊(蹊蹺)、油漆(漆油)、士兵(兵士)、弟兄(兄弟)、銜頭(頭銜)、取錄(錄取)等。

所謂俗,就是將口語用俗字、諧音字、英文拼音來記錄,也就是現今的寫法。

粵語語法有先秦特色,如雙賓語語序(我卑錢渠)、我錢多過你、食多一啖飯之類。套語之有何貴幹、歡迎之至、何罪之有、莫奈之何等,來自宋元白話之套語。往日,這些是通行口語,俗人聽粵曲和讀傳奇故事多了,也識得講有請、有失遠迎、有怪莫怪之類,今日由於學子與傳統戲曲和傳奇脫節,才覺得是老古雅言。

傳承香港的粵語書寫,首先是將口語的雅言繼承下來,堅持寫今日、食飯、飲水、人客、銜頭、取錄、多過你、我去英國    、等我來、一生之類,毋須寫今天、吃飯、喝水、客人、頭銜、錄取、比你多、我到英國去、讓我來和一輩子。這關一失守,粵語書寫便失陷。來自古語的粵語口語、北方人可以望文生義的粵語口語,香港人也不堅持,保衛粵語的防線便崩潰了,其他便不消提。這些粵語雅言,務必寫入日常的通信和公文,使粵語雅言可以扶持香港人寫樸實的中文,對抗來自北方的洋化中文和共黨八股。

例如,香港人寫官式的邀請函,要盡量寫「敬啟者:素仰閣下書畫兼善,享譽文林,敝人不避冒昧,懇請閣下撥冗光臨,使敝人之書畫展覽開幕禮,頓生清輝」之類,而不是寫「尊敬的某某:我十分敬佩您的書法修養,特別邀請您抽出時間來參加我的書畫展開幕式,讓我也沾點光芒」之類。

其次,是將俗寫的粵字回復本字,逐漸恢復望文生義的漢、唐、宋本字,例如將「我哋」寫回「我等」(等讀「地」的音),將「佢」寫回「渠」,將「冇」寫回「無」,將「嚟」寫回「來」之類。將粵語口語接回唐宋的白話,取得活水源頭,之後再推廣其他今人覺得生僻的本字,例如徂(咗)、尐 (啲)、恁(咁)、睼(睇)之類。

語言的書寫系統是當代交流的,也是承上啟下的,要有當代交流的活力,更要有文獻傳承的基礎。要締造穩固而有豐富表達能力的粵語書寫,並非如普通話教中文一般,主張「我手寫我口」,而是尋回歷史文獻的參照,白話文學的參照。如此,方可寫出流麗的粵語白話文。香港人要寫香港文,粵語要成文,自成一國,必須如《水滸傳》、《紅樓夢》、《海上花列傳》一般,經歷幾代文人的創作和評論。

至於在過渡期間,必須掌握通用白話文,而掌握通用白話文的方法,也不是日日練習普通話,而是一樣要閱讀唐、宋、明、清和民初的白話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