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電視行業在港英殖民年代管制亦嚴。殖民官員對電視節目中反英國皇室、反殖民地政府的內容皆掉忌,我已將親身見証的「香港早晨播《火燒圓明園》片斷及旁白遭殖民英國官員警告」一事在另一文章中發表。簡單的講,挑起歷史上英法聯軍洗劫及火燒圓明園的民族仇恨,十分顧忌!
然而,社會上的瘡疤卻不會太在意,可以針砭時弊,不可反殖。
電視乃「入屋」媒體,影響平民百姓心態的。但是,在中國人傳統文化仍得以保留的香港,人們都有是非之心,有良知。觀看世情,時文、戲劇、聽曲便有了:誰是誰非之判定。民間簡易分成:忠奸,要求忠奸、正邪分明,並且要求邪不能勝正,最後勝利屬於忠正一方,否則看不舒服,割爛坐椅泄忿。
故此,近世編導雖然在人物性格描寫上加入多層面,最後要表揚正角的正面性。例如:周潤發在吳宇森《英雄本色》中是個爛仔,卻是捨生成全義氣的「英雄」。不可能奸角,壞蛋最終勝利。
在電視連續劇中,出現過《燃燒歲月》,《生死頌》等政治味劇。
《燃燒歲月》1990年播出,回歸前,李國立監製,李茜、黃浩華劇本審閱。看一篇民間評論:
「是無線這家商營電視台的『禁忌』:政治。全劇有一半講及中國解放後和文化大革命,別說現在已回歸了,十多年前不見得電視台有多『革命性』的自省,何況幾十年來電視觀眾要求娛樂至上,外加身同感受的領會(如「辦公室鬥爭」之類的解讀),太沉重的題材肥皂劇又那能承受得起?似乎當年的收視不佳是有跡可尋的。」
當年,行政及製作部都有火紅的心,搞好戲劇,以監製及審閱的專業知識幹好劇集,以他們憑良心,學養決定忠奸正邪,正確的主題。「解放」,「 文革」的大時代,就是中國數千年來最悲慘時刻,最見人性善惡的時刻,怎不用以描寫人性,怎不用以傳播大是大非的正確觀念?
另一套由曾瑾昌監製及劇本審閱,1994年播出之《生死訟》,涉及國內公安及審訊制度,與香港習慣的英式法律不同,那時,還有三年多便回歸,《生死訟》作出預言式內容,可是一般觀眾都不太驚覺!
《燃燒歲月》,《生死頌》兩套無線電視劇都是「收視低」之劇集,觀眾仍然擁戴搧情或惹笑的劇種。今天,有人提出這兩套連續劇好有水準。雖則政治味道不濃,然而懂看的人自然,心領神會!其實,回歸之後政治氣候變化,老幼皆嗅到焦味了,「黃傘」一開,更加露出原型,牛鬼蛇神都浮頭了!減少通識「政治」,等同消滅異見!電子及印刷傳媒,再不會有自由敢言的膽色,凡不符合政權利益的,會被「河蟹」。恐怕今日發表的自由,包括街上的標語和自發的行動亦成絕唱。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