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9 September 2013

劉健威 此時此刻 七十年代

2012年11月16日
內地出版過一本書,名為《七十年代》,由在那時代成長的北島、陳丹青、徐冰等三十多人,以文字來追憶那個年代。
香港好像就缺這麼一本書。
每個年代都有其獨特精神面貌,即使七十年代前期,六十年代後期和七十年代前期,是個理想主義的年代,在美國有反越戰、嬉皮士運動,在歐洲有捷克「布拉格之春」和法國的學生運動,在中國有文革中的紅衞兵運動,在日本也有以年輕人作主導的一系列社會運動……世界性大氣候影響下,香港也有「中文合法化」、保釣,以至一直發展下來的社會運動,所謂「壓力團體」就是那個年代產生的——之前,除了中共直接控制的左派,不存在任何批判、抗衡政府的民間組織。一九六七年左派暴動失敗後,社會一片「和諧」,更沒有人公開批評政府,因為批評者很容易被標籤為左派,這實在掩蓋了社會的不公和黑暗面——政治上,弱勢社群被壓制,權益和尊嚴深受剝削;貪污制度化,以至黃賭毒盛行,社會一片烏煙瘴氣。直到七十年代初,盲人工廠工潮、油麻地艇戶、糖街、佐敦谷遷徙事件、反貪汚、捉葛柏運動……才徹底改變了香港的社會面貌,和權力一面倒向政府傾斜的狀態。相應政治氣候的改變,文化也有另一番氣象。今天許多視為理所當然的權益,好像對弱勢社群的尊重、示威遊行的權利等等,都是在那個年代爭取回來的,殖民統治並不是「九十後」想像那麼美麗。不認識、了解歷史,會影響對現狀的判斷,但可惜的是,到現在為止,並沒有一本書從理性和感性兩方面去紀錄那個年代;而見證過那段歷史的人都垂垂老矣,有些已離開了。也許最適宜編這本書的,是陳冠中和莫昭如,各負責文化和政治部分。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